ABA分化技术应用如何教孤独症孩子时

我们在教孩子时态时,会感觉孩子不懂时态,说话时态是乱的,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自己就没有搞清楚时态到底是什么?

时态是什么?

时态分二层,下层是一个连续行为的划分,通常划分为开始,进行和结束三个部分。上层是一一对应于每一个部分的说。

教孩子时态,不是要求孩子嘴巴上应该说‘要’呢,还是“正在”,还是‘了’?而是首先教孩子一个行为可以划分为开始、进行和结束三个点,然后才是指不同的点说不同的话。

这依然是要用到指说,所以初期最简单的指说训练,比如:指苹果说苹果,这样的训练是指说训练的基础,后来是行为和语言配对,在行为的开始时说开始的语言,在行为的进行时说行为进行的语言,在行为结束时说行为结束的语言。

而我看到很多情况,忽略或不重视行为层的分化,只是注重表层应该说什么,所以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怎么说,但却没有告诉孩子这样说所指为何物?嘴皮矫正会带出一堆行为问题。我们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说,是因为一个行为都可以划分为三个点,让孩子的注意力得到分化。

教孩子表层是怎么说,深层是为什么这么说,要在为什么层着手,孩子语言才有根。

怎么把一个连续行为划分为三个点呢?文中三个图描述一个上楼梯的过程,一是要上,二是在上,三是上来了。

这三张图可以打印出来,告诉孩子次序的名称,注意不是教孩子应该是什么次序,因为孩子内在早就知道应该是什么次序,只是他不明白“第1”,“第2”,“第3”这些语言应该对应他所理解的哪一个点,这就是沟通障碍。孤独症孩子不是理解障碍,是沟通障碍,是所说到他所理解的对应障碍,不是他没有理解。

排序如何教孩子?

大致说一下:第一,从孩子生活中每天在做的连续行为分化为三张图片,这个好办,因为你可以象我一样在行为的不同阶段拍一个照片。强调的一点是,一定要在孩子深刻体验的行为中取出开始,进行和结束部分三个点,尤其是孩子的主动行为里照相最好。主动行为下面的是已经理解,要在孩子已经理解的上面做表达,没必要去拿孩子不理解的做表达。

第二,说这三张图片的名字,比如指其中任何一张来描述或命名,这三张此时是没有次序的。

第三,“第1”,“第2”,“第3”这三个次序词进入,比如,家长说“第1”,指要上楼梯的卡片;家长说“第2”,指正在上楼梯的卡片;家长说“第3”,指上了楼梯的卡片。

当然“第1”也可以说“1”更简单,不要以为你说“第1”孩子理解的就是次序,你说“1”孩子理解的就是数量,不是这样的。因为已经做了很多非语言基础,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次序上了,才说第1第2第3或等这些词的。

这里面很深很细,如果你会把卡片给孩子,分析孩子对卡片的主动行为然后再上手教,那么,教起来一下是一下,都能进去。所以前提是如何让孩子对这些卡片有主动行为?这要深思。有的孩子刻板喜欢排队,很好的教次序表达的时机,而不是一心想着刻板怎么给你去掉。

还有一种动态次序,在肯德基里排队的时候,队伍最前面的那个人一走,对孩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此时,我们可以让孩子目测队伍到自己还有几个人,因为此时孩子的体验在于着急能买到,那么,人数就是对这样着急过程时间的计量。教孩子再等五分钟,不如指说前面还有几个人,这就是用体验和视觉来强化时间概念。强化概念在以前《强化与差别强化》文章中已经阐述。

教次序就是告诉孩子“第1”是哪一个,也就是“第1”是什么意思;“第2”是哪一个,也就是“第2”是什么意思;“第3”是哪一个,也就是“第3”是什么意思。所以,大家应该记住一句话“教就是告诉”,孤独症孩子就是沟通障碍或告诉障碍。

其实,我想说的是第三步就不用做,把第一步做好,把指说做好,后面都很简单,这就是通道打通了,内容都不是什么事。第一步如果你能教孩子用手机自己去找寻这三个点,那么,后面的一切都太容易啦,所以,我说教孩子要在通道上,要向前再向前。

显然,你可以用手机录制上楼梯的一个过程,在行为的开始部分说要上,在行为的进行部分说在上,在行为的结束部分说上来了,而类似这样的视频片断在生活中处处都是。录制成的视频,可以放在电视机上看一看,这就是给孩子输入一分为三概念。

如若方便可以看一下QQ空间里的上楼梯视频,不看也罢,节省您点时间,因为我也说清楚了。我是实在想把视频插入到这里,折腾好一会也没成功。

===================

《ABA家长化报纸》是让ABA家长化,让ABA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有ABA和家长深度结合,我们的孤独症孩子才有希望!请

1、分享文章

喜欢hanpu88(QQ空间有更多精彩)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1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