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的音乐课程得这样教

好消息!

年首期公益课堂——游戏教学与策略为您而来!

孤独症网特约樊容秀讲师打造年首场公益直播课堂——游戏教学与策略,带大家领略游戏对自闭儿的重要性,如何开展正确有效的游戏课程。

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体验形成最初的人际关系。

赶快扫码进群学习吧!

或加客服   康复教师开始时与儿童建立关系时可以握着儿童的手唱着轻柔的《你好歌》,此时自闭症儿童很少拒绝。尤其在歌曲中加进儿童的名字,儿童对教师的“戒心”更可能逐步消退。教师在《你好歌》中可以培养儿童的目光对视。自闭症儿童与教师目光对视行为的增加是愿意与外界建立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音乐结束时,一般情况下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都会比开始时有所改善,孩子们大多可以接受以唱《再见歌》的方式结束训练。在音乐辅助初期,许多抵触情绪比较重的自闭症儿童在唱《再见歌》时,才开始产生交流愿望。训练结束时教师可以再次提示儿童目光对视,儿童在唱《再见歌》时与教师目光对视的可能性一般会比开始唱《你好歌》时增加。

演奏小敲打乐器

  经过《你好歌》后,教师可以引导自闭症儿童选择自己喜爱的小敲打乐器为音乐或歌曲伴奏,此时教师也可以同儿童一起演奏小敲打乐器,使儿童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能正确地把握演奏小敲打乐器的要领。这种训练一般都是儿童随教师演奏或播放的音乐打节奏。

演奏儿童爵士鼓

  还有一些自闭症儿童喜欢强烈的爵士鼓演奏,尤其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喜欢在音乐辅助中用比较长的时间打爵士鼓。打爵士鼓对转移、削减其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为这类儿童配置的音乐常需要跟随儿童打的节奏即兴创作音乐,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儿童随教师的音乐节奏打鼓。虽然儿童不可能掌握太多爵士鼓演奏技巧,但多个鼓的敲打和加上脚踩鼓的爵士鼓特色,明显在训练儿童协调能力等方面优于普通大鼓的单一打法。

演奏木琴、甩琴等

  自闭症儿童对小敲打乐器、甩琴、木琴等一般兴趣都不会太长,虽然有时可能继续按教师要求去操作乐器,但从其游离的目光就可以发现儿童已处于被动状态,这时教师需要换下一种训练项目,尽快结束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状态。

音乐律动训练

  针对抵触情绪较重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靠演奏或播放音乐来打动儿童,教师根据儿童的现场表现找到适合他的音乐,允许儿童在感受音乐时自由活动,其间教师及时抓住儿童表现出的律动节奏,为儿童即兴创作或播放适合他的音乐。

听赏乐曲

  单纯播放音乐或即兴弹奏、哼唱无词歌的形式适合重度自闭症儿童和语言表述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太短以及年龄偏小的自闭症儿童。适合自闭症儿童的听赏音乐风格大部分为比较欢快的节奏,不局限儿童音乐的选曲范围和地域。在自由活动中感受一段音乐后,儿童有可能接受过去从来不接受的与教师简短对话和指令。

  总之,自闭症儿童在感受一段欢快音乐后,原有对外界的抵触情绪有可能发生变化。大量的中外自闭症儿童音乐辅助案例显示听赏音乐可以引发自闭症儿童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欲望。

带表演的歌唱

  带表演的歌唱活动在许多自闭症儿童中不是太受欢迎,一方面由于歌词的语言表达对于部分自闭症儿童有一定困难,可能产生压力后影响演唱兴趣,另一方面许多自闭症儿童对与教师一同进行歌表演有被“束缚”的感觉,似乎歌词限制了儿童的某种“宽松感”。但许多表演唱歌词中的认知内容对儿童的成长是有益的,自闭症儿童也可接受一些歌表演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拍手唱

  儿童常常沉浸身体自我刺激的突出表现就是玩弄手,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动作进行一对一的互动,跟着节拍唱歌,尽管孩子不说,但她也会隐隐的知道了音乐的节拍概念,当你与孩子击掌时她,尽管一开始并不对视,但随着你唱歌声音增大,以及稍稍变化节奏时,孩子会发现变化,从而开始注意到你的存在。当你加速和减速的时候,孩子会有情绪反应,甚至有时会出现少数的主动语言。慢慢将互相击掌演化出一些其他的随音乐律动的动作,可以形成舞蹈。

END

往期精选

自闭症儿童为什么要坚持粗大运动训练?有什么作用?

自闭症孩子自言自语怎么做?

收藏!II50首提升儿童感知觉儿歌,帮宝宝语言启蒙!

关于我们

康达教育集团专家评估指导: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2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