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视觉提示随处可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多数孤独症儿童视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大于听觉,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视觉。
他们通过图片视觉获得的信息可以长时间的停留在他们的脑海里,而不象语言信号那样转瞬即逝,这也就是为什么孤独症儿童经常对人们说的话感到困惑不解。
视觉提示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果按照提示的外在形式进行分类,包括如下几个:
使用颜色标记
比如:按区域摆放不同类别的物品(比如红色的箱子是玩具,蓝色的是书籍)、区分活动范围(如用红色垫子拼起来起来的是游戏区,黄色垫子的是学习区等)。
使用图片提示
例如:将一日活动打印成一张张图片,按顺序贴在日程表上,让孩子知道,这个活动之后的下一个活动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把课程表图像化。
又比如说小朋友学习刷牙,可以把刷牙的步骤细化,绘制成一张张图片贴在洗手池旁边,小朋友就可以自己提示自己如:挤牙膏下一步是什么。
使用列表提示
例如:备忘录、购物清单等。
使用标志物
例如:起跑线、排队小脚印等,对行为规范有提示作用。
那么何时可以使用视觉提示呢?在下面的一些情况中会建议使用视觉提示进行辅助:
在康复机构中:
在现实生活中视觉提示有着很多的体现,特别是在康复机构中,例如不同班级的门上会相应的贴上班内小朋友的照片(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应去的班级),排队的区域内会贴上一条“队列线”(提示小朋友应站的位置),用彩色胶带划分房间区域(如蓝胶带圈出游戏区,黄胶带圈出工作区)等都很明确地提醒着孩子不同区域的功能。
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讲,用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代替繁琐啰嗦的语言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当有效沟通的频率增加后,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发生的频率也会随之减少。
在家时:
教授自理技能
一般会建议家长把一些生活自理的技能分割成小的步骤,然后做成卡片贴在相应的地方。
比如教洗手就可以把相应的形象小卡片贴在洗手台前面。
教授生活场景
在进行一些场景的教学的时候,比如说教孩子在餐厅是要吃饭的,那就可以把一些吃饭的卡片贴在餐桌附近。
有一些孩子可能会在该睡觉的时间在卧室玩耍,导致孩子出现睡眠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视觉提示的方式,让孩子明确在正确的地方要做正确的事情。
比如在客厅贴上玩游戏的图片,在卧室贴上睡觉的图片。
利用孩子们的这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视觉提示,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让孩子们的教学能更轻松。
有时候,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给孩子解释卡片内容的时候,有时候孩子可能并没有理解,但是家长却错误地以为孩子已经理解了卡片的内容就直接的去进行使用。
有一些卡片的内容可能在家长看来非常的清晰,但是并不一定适合小朋友。
所以对于同一个内容,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多张卡片,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卡片内容,从而完成视觉提示。
另外,视觉提示既然是一种辅助,那么就有需要撤除的时候。
有时候其实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一项技能,而家长并没有及时去进行辅助的撤除,这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辅助依赖,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
为了更好地让康复师及家长了解视觉提示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儿康助手特邀日本筑波大学障碍科学博士、日本出发点教育公司发展性障碍支持部主管、PECS实操者资格认证教师,从事自闭症儿童干预临床研究、在自闭症等发展性障碍儿童的临床干预指导方面有丰富经验的——王旭老师,在00年1月6日(周日)晚19点,带来一场名为《视觉提示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的应用》的公益直播。
本次公益直播,王老师将从一下几方面为大家深入解读。
视觉化提示的优势
1.有哪些视觉性的提示?
.为什么需要视觉提示?
3.视觉提示的好处?
视觉化提示在家庭中的应用
1.日程表
.休息日
3.沟通版
4.先后顺序
5.提醒标识
6.步骤流程
7.收纳整理
8.区分左右
视觉化提示在学校中的应用
1.学校时间表
.进去教室的流程
3.鞋柜
4.物品放置柜
5.个训课题表
6.自立课题
7.集体游戏
使用视觉化提示的注意事项
1.教材
.泛化
3.消退
期待各位的参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观看详情直播时间
1月6日(周六)
19点-0点
直播地点
儿康助手线上学习平台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