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闭症儿童的游戏特点

育智

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儿时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它是孩子之间一种不同于成人世界的简单、灵活多样而又充满趣味性的社会性活动。在游戏的过程,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释放、拓展和提升,因而了解ASD孩子的游戏特点对我们解读孩子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儿童游戏大多具备以几个特征:

(1)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是身心愉悦的

孩子在游戏时,从他们的笑声、面部表情可以很自然地反映出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愉悦感。当他们沉浸在游戏,整个身心都是一种美美的享受。

(2)游戏是受内在动机驱使、积极主动参与的

孩子在游戏中是积极主动还是被动,这对孩子的整个表现状态有着重大影响。游戏的发生如果是受内在动机驱使积极主动的参与,孩子在整个游戏中会很自由、享受,并且会主动观察探索、创造并分享其中的乐趣,全身心的投入。然而,在被动、强迫的状态下参与游戏,孩子常常会表现的漫无目的、情绪暴躁甚至出现故意捣乱的行为。

(3)游戏是富有弹性、灵活多变的

孩子能通过他们的思维想象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游戏活动,游戏随时在跟随他们的想法改变规则、做出各种创意性的尝试(如:设定特有的符号、线索、物体操作等),将其进化的更加精致、多样、趣味。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特点

然而,ASD的孩子会表现出明显的发育迟缓或差异,尤其是在社交互动、沟通和游戏方面显得更为异常薄弱。虽然每个ASD的孩子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但是他们在社交游戏方面却存在着相同的困难,即无法发展同伴关系,缺乏普通孩子所具备的自发性、灵活性、多样性、创意性和互动性的游戏意识。他们往往表现出游戏环节分离不连贯,玩法单一、刻板僵硬,被动式参与,难以真正体会游戏的乐趣。

接下来,较为粗略地阐述一下ASD孩子的游戏特点:

从认知发展理论的角度,将游戏分为:假想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和感知运动游戏。

假想性游戏

假想性游戏是儿童理解社会性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对儿童社会性技能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根据让·皮亚杰(JeanPiaget,年8月9日——年9月16日,男,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的认知发展理论,2—7岁是孩子假想性游戏发展的重要阶段。2—4岁的孩子处于象征性思考阶段,这一阶段孩子已能用象征性的符号进行思维创造,假想性游戏是其重要标志。

假想性游戏主要包括以物代物(如:将一个碗想象成一顶帽子戴在头上);赋予不存在或相异的物体某一属性(如:假装干净的桌子是脏的);想象某个物体是真实存在的(如:把一个空杯子假装成里面有茶水)三种基本形式。而ASD的孩子在假想游戏中有着明显的障碍,缺乏想象特别是自发性的假想游戏。

很多ASD的孩子常常表现为:

(1)缺乏对游戏本身的兴趣,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动力;

(2)多局限于眼前事物的具体感知,缺乏对玩具等物品的功能性认知;

(3)思维刻板、理解受限,难以接受游戏中事物的变化,更难以理解创意性的假想性游戏语言。

规则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是指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按照协商好的一定的游戏规则进行,常常带有一定的竞争性(如:比赛跳绳、下棋等),学龄阶段的孩子开始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并会根据行为的结果判断输赢与对错,有一定的契约精神和自律性。ASD的孩子由于理解和沟通能力的缺陷,往往不能与他人协商沟通或讨价还价,对游戏规则难以解读明白什么是输赢、怎样遵守规则进行游戏等。游戏过程中也缺乏与他人分享,更多是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

感知运动游戏

0—2岁的孩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大多以感知运动游戏为导向,他们通过全身运动和身体的某些部位来探索感知外界所带来的的乐趣。ASD的孩子大多偏向于感知运动游戏,他们通常爱玩一些与感知觉有关的活动或材料。活动形式,如:奔跑、跳跃、旋转或晃动身体等;材料形式,如:重复性敲击某个物品、旋转某个物品、高频率重复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2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