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国内外专家总结出这

国内外专家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进行了丰富的实验研究,通过比较相同情绪识别任务中孤独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识别准确率,来分析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与普通儿童有无差异。

01

孤独症儿童在面部表情识别的能力层次上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

普通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呈现出较为一致的趋势。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则与其认知水平有较大关系,且个体间差异明显。

据有关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几乎不能识别复杂情绪,如尴尬、嫉妒等。与复杂情绪的识别相比,孤独症儿童在识别基本情绪时较为容易,但对不同基本情绪的识别也有较大差异。

在基本情绪中,孤独症儿童识别害怕、伤心这两种负性情绪时比较困难,而对高兴情绪的识别与普通儿童差异不大。

02

孤独症儿童在面部表情加工方式上与普通儿童不同。

普通儿童识别面部表情时采取整体加工方式,即可以综合面部不同部位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而孤独症儿童倾向于采用局部加工方式,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鼻子或嘴巴等部位。

有研究表明,孤独症者在面部表情识别时回避对眼睛的注视,而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面部下半部分,如嘴巴。

另外一些研究则表明孤独症者无面孔倒置效应,他们在识别倒立和正立的面部时成绩无任何差别且不在意面部呈现方式。

03

普通儿童一般擅长面孔刺激记忆,而孤独症儿童对面孔和非面孔刺激识别差不多或在非面孔识别时成绩更好。

他们对于物体认知优于面孔认知,在识别物体时非常感兴趣且准确率很高,而对人的面孔却表现不出兴趣,识别准确率很低。

还有研究要求孤独症儿童对面部表情图片进行分类时发现,他们更倾向于用装饰物(帽子、眼镜等)进行分类,如他们可能把两个戴眼镜的表情归类为同一种情绪。

04

当面部表情和情境线索不一致时,普通儿童倾向于运用情境线索进行判断,而孤独症儿童倾向于运用面部表情进行判断。

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理解真实情境中人物的情绪方面较差。对他们来说,面部表情是独立存在的,识别静态的面部表情图片和识别动态中个体的情绪是完全不同的加工过程。

面部表情并不是一个可以有效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手段,他们更愿意以“非情感”的方式识别表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2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