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提出当将某种疾病视为是神秘或令人恐怖之物时,这种疾病即便在事实上不具有传染性,也会被感到在道德上具有传染性。
病症中的“冲突”特质被放大,而忽视了对患病者的解释。
01在部分自闭症相关的报道中,叙述者通常会以自闭症的疾病定义来引入介绍内容,而自闭症的病症属性在不同类型的媒体文本中反复得到强化。
媒体文本中强调自闭症天然难以治愈,突出体现养育一个自闭症儿童意味着“最大耐性”。自闭症在文本中所体现的是一种类似癌症的十分棘手的疾病,就像“魔鬼潜伏在大脑中。”
对于病症严重性的强调强化了疾病的可怖性,同时放大了自闭症之于儿童的不利影响,加深了公众对于自闭症的消极刻板印象。
尽管在媒体文本中常会呼吁社会纠正对自闭症者的偏见,但偏见的开端似乎来自部分对自闭症是一种无望恶疾的断言。
例如一些媒体文本中认为自闭症儿童“从出生起,就是一个悲剧的开始。”
自闭症儿童对于家庭的不利影响还会扩散到社会之中,一个自闭症儿童影响一个家庭,家庭稳定性的破坏和影响数量的增大会波及整个社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同时在文本中会反复出现展示自闭症儿童的痛苦和绝望的人生的表述,形容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被逼上绝境”,“细水深流的苦痛、日复一日的抵抗、隐而不宣的绝望”等等。
生活在自闭症的阴影之下对他们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当公众长时期缺少对自闭症的必要了解与正确认识,会阻碍自闭症儿童和家庭走向社会寻求帮助的步伐,加深自闭症儿童被社会接纳的难度。
研究人员认为媒体文本在呈现无助绝望的负担者的自闭症儿童形象时,应注意引导受众反思来自社会的支持保障的缺失,自闭症儿童与家庭的生存压力应当被更多人所认识、理解并支持。
02自闭症儿童媒介形象的呈现特征媒体文本所呈现的对自闭症及自闭症儿童的主题特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5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