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这些特征,可能是自闭症,家长们要注

?

速读

全世界注意了!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我们都要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星儿”们外表上和我们一样,他们不是心理问题,不是智力障碍,不是电影里的“天才”,更不是个性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他们就是倔一点、慢一点、怪一点甚至笨一点而已,他们陷入孤独无法解脱。而对于我们来说,多一些接纳和尊重并不是难事,愿他们安好。

今天(2)是世界自闭症日。近日,一篇《尹建莉:“自闭症大爆发”背后的真相》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在此文中,把自闭症、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都当成谎言,其中对自闭症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抨击最甚,几乎是对现行自闭症治疗体系的彻底否定。

她认为,将自闭症当成“天生有病”,就是找到一间避难所,既收容了孩子的痛苦经历,也给了家长面子和教育失败的借口。

这一观点引发医学界和患儿家长们的激烈反弹。不少家长以自身经历表明自己并非“冰箱母亲”,而著名自闭症专家、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主任医师表示,中山大学和广州残联年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广州市普通幼儿园自闭症患病率为1/。“这个患病率调查没有包括散居儿童以及特殊教育教育机构,因此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

他指出,尹建莉对自闭症诊断和康复训练的认识是错误的。在自闭症的教育和训练中,的确需要爱,但光有爱不够!自闭症的教育还不能让孩子太自由,因为自闭症孩子就希望独自待在自己的世界,别人只是解决他/她需求的工具。所以,家长和老师必须介入,开展社交等科学的康复训练方式。

(攻方)

尹建莉引发争议的观点:

1.自闭症1%的发病率过高。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权威的儿童自闭症流行病学数据报告,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对此有过大规模调研和统计。

2.自闭症诊断标准有问题,诊断所借助的心理量表仅仅通过行为判断,就把许多交流障碍的孩子也扣上了自闭症的帽子。

3.几乎所有严重的儿童心理障碍,都是亲子关系联结不良的后果。“从很多家长的自我陈述中可以看到,他们大多在孩子婴幼儿期去忙事业,到孩子大一些,出现行为异常时,才后悔莫及。”举了两个朋友的例子,认为通过改进家庭教育可让孩子“摘帽”。

4.自闭症康复机构的训练方式无效,会让患儿彻底沦为残疾儿童。质疑现在许多康复机构是由患儿家长开办,暗示他们的孩子还没有康复。

邹小兵

广州普通幼儿园发病率1/遭低估

“查出自闭症,要找邹小兵确诊!”在自闭症患儿家长群中,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主任医师享有极高的威望。他的出诊预约名额已经排到半年后。如果没有经过邹小兵的面谈诊断,很多家长不敢详细自己的宝贝是“星星的孩子”。

今天,邹小兵教授针对尹建莉观点向广州日报做出回应:

1、中山大学和广州残联年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广州市普通幼儿园自闭症患病率为1/。“这个患病率调查没有包括散居儿童以及特殊教育教育机构,因此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他表示,根据世界各国的调查,自闭症发病率没有明显的种族地域差别,因此,我国自闭症患病率参照国外调查结果大约为大约1/。以此推算,按照年人口统计,我国0-14岁儿童患儿的数量可能超过二百万人。

目前,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预计今年底将出台结果。

2、尹建莉的观点与上个世纪50年代,在美国一度流行的“冰箱母亲理论”如出一辙,该理论对家长,尤其是家庭教育主要承担者的母亲,造成巨大打击。有些家庭因父母互相埋怨而阶梯,更悲惨的是,不少患儿母亲因无法承受孩子患病和家庭解体的双重打击,绝望自杀,将患儿推向更悲惨的境地。随后,基因研究对自闭症发病机制的证实,也将该理论打入冷宫。

3.自闭症与先天性基因异常有关。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自闭症患儿在一岁后,才会明显表现出社会交往障碍。在我国,小学一年级也是自闭症患儿相对集中出现的时期,有些孩子幼儿园时期并无表现出异常,而一上小学就频频被老师投诉。

这可能与幼儿园时期教育相对宽松自由,而小学教育更强调纪律和秩序,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更高,部分自闭症患儿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因而浮出水面。

4.尹建莉对自闭症诊断和康复训练的认识是错误的。医生在确诊和疑诊病例时,都会要求家长的干预,而干预正是爱的体现,强调的是父母和孩子一对一、面对面、密集、快乐的互动,是针对不乐意交往的自闭症孩子进行的正常教育的加强版。

“我也信奉爱和自由的教育,这本身是没问题。但不能因此否定一个疾病的存在。”邹小兵表示,在自闭症的教育和训练中,的确需要爱,但光有爱不够!自闭症的教育还不能让孩子太自由,因为自闭症孩子就希望独自待在自己的世界,别人只是解决他/她需求的工具。所以,家长和老师必须介入,开展社交等科学的康复训练方式。

“约三成患儿经早期干预可获得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但目前我国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情况极其差!”他强调,相当多的患儿家长以为孩子“长大后情况会好转”,医院就诊,从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记者直击:自闭症训练,家长和孩子从一睁眼就开始做游戏

本报记者曾在中山三院自闭症亲子教育住宿班蹲点,直击患儿团体康复训练,并非如尹建莉所言让孩子独自“数豆子”,而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在特别设计的游戏中,进行高强度的人际交流训练。

参加训练的孩子每天一睁眼就要接受人际交流的训练,一直持续到上床睡觉。早上八点到十一点,每两个家庭在一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对一练习,包括语言、精细动作、大肌肉训练,让孩子模仿大人的行为和语言,家长要用夸张的面部表情、口型和肢体动作,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经过中午的短暂休息,下午是音乐和运动课,或者两个家庭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多和同龄小伙伴交流,感受到“这世界上有其他人存在,不能当外界是空气。”

自闭儿最好的训练老师是家长,这个角色主要由妈妈来扮演。每天下午,家长们集中接受一个钟头的培训,学习如何居家指导孩子练习。家长还要完成一份“家庭作业”: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制定一份为期两个月的居家训练方案,老师则对方案进行评点和完善。

在我国,自闭症康复训练仍以家庭、父母为主。由于自闭症治疗的困难,近些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诸多的缺乏科学证据的神奇治疗方法以及所谓的“特效药”,宣称“可以治愈自闭症”。“在我国这种现象特别明显,”邹小兵指出,这些疗法无循证医学证据,既耽误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也会对患儿的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除了让家长徒劳散财,还会显著增加家长的心理负担。

“对自闭症患儿最好的训练就是‘不让孩子独自待着,总是跟孩子一对一面对面互动。’”邹小兵表示,目前证实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应该以“结构化教育”为框架、以应用行为分析为主要方法,以社交训练为核心。综合运用人际关系促进、行为矫正、认知训练、情绪调控、家庭功能调适等手段。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坚持个性化、长时间、高强度、不间断地科学训练,才能收到效果。而近年来流行的音乐疗法、动物陪伴疗法等方法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不能作为主要的康复训练方式。

家长心声:自闭症康复不仅仅是家庭的事

“扣帽子非常容易,但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是不能理解我们的痛苦和纠结,因为没有深受其苦。”患儿辉辉的爸爸说,孩子两岁被诊断为自闭症后,他和妻子非常痛苦和自责,甚至总觉得孩子得病是他们的过错,尤其是妻子,夜夜以泪洗面,认为是自己跟孩子交流不够才让孩子的病。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对孩子非常关心,所以才会在家里第一个发现孩子不愿意看人家的眼睛,跟别人家的孩子不大一样。”辉辉爸爸说,和家长们交流时,许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是因为爱孩子太深,才会如此自责。

他说,如果如尹建莉所言,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导致亲子连接不畅,造就了自闭症,“为什么有的家庭打骂孩子,有的孩子因父母在外打工无法相见,却没有生病?”

患儿亮亮的妈妈表示,尹建莉的理论会让人们认为一切是“家长自作自受”。目前,家长们最担心的是,经过康复训练、社交能力改善的孩子无法与普通孩子一起接受“融合教育”。他们希望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普通孩子家长的理解。

孩子有这些特征,可能是自闭症,家长们要注意了!

如果家长们发现孩子有些不同普通孩子的特征,的确要注意了,他们可能是“星星的孩子”了。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发布的症状清单中,详细列出了几个易于辨别的特征。

1、幼龄儿童需要专家测评的可能症状包括:

1岁无法咿呀学语或指认物体;

16个月无法发出单个单词,或2岁无法发出两字词组;

被叫姓名没有反应;

言语或社交能力丧失;

眼神交流困难;

过度沉溺排列玩具或其他物体;

不笑,或没有社交回应。

2、大龄儿童需要专家测评的可能症状包括:

与同龄儿童建立朋友关系能力受损;

想象和社交游戏能力下降或丧失;

刻板、重复或异常言语表现;

兴趣狭窄、程序化,兴趣浓度、兴趣点异常;

过分专注某些物体或话题;

执迷、重复特定活动,行为仪式化;

不过这些只是一些简单的症状体现,并不能确诊,比如被叫名字没有反应等症状,也有可能是听觉上的问题,家长还需要去专业的机构去医学检测。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神经康复心理科主任、医学博士陈文雄说,造成自闭症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主要以遗传基因相关,环境因素可能参与致病过程,但与父母亲的教养没有关系。目前的观点认为,孤独症父母亲携带了孤独症相关的基因,他们的孩子受到包括异常妊娠、地球环境改变、生化因素等影响,相关基因表现出来,导致神经功能出现障碍。

简单来说,如果能够自己做决定,他们也不愿意成为星星的孩子,所以应该多理解他们。

他们钻石般的优点普通人也很难有!

我们不能小看了自闭症孩子,虽然他们真的倔一点、慢一点、怪一点甚至笨一点。但是他们却有很多比普通人更强的地方,很多音乐神童、数学神童不是出自于他们吗?他们有很多与生俱来钻石般的优点。比如:

1、高度专注对他们来说是与生俱来的。自闭症患者的专注度是他们的优点,它帮助他们专注于手头的任务。

2.无人监工,他们也工作。他们内心里有自己的一套准则,绝对不会偷懒。

3.自闭症人群能带来巨大的创造力。自闭症人的想法是很不一样的,他们的想象会打破常规。

4.自闭症人群对于细节非常注意,比如一个自闭症人士做清洁工的,地面一定是一尘不染,他内心就不能容忍一点点不完美。

香港演员陈锦鸿儿子陈驾桦到了2岁仍不会说话,先被诊断出患有语言障碍,到了4岁才被发现有轻微的自闭症,未肯叫陈锦鸿一声“爸爸”。驾桦不只学习能力比一般小孩迟缓,连学会如何自己上厕所就花了5年时间,在发展人际关系上也有障碍。为了照顾儿子,这位正当红的明星选择了息影。

陈锦鸿夫妻曾“孟母三迁”,越搬越偏僻,在香港郊区盖了房子,希望不喜欢与人接触的儿子可以多点接近大自然。每天陪着孩子爬树、钓鱼,不断启发他去讲话。,努力了约1年的时间,才让爱子的状况大幅改善。去年年上学期考试,7岁的儿子在香港主流学校考取全校第一,这起码体现了自闭症孩子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获得正常的学习能力。

和自闭症患者交流6个小贴士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万自闭症人士,自闭症患者的数目还在呈现增长,他们渴望得到接纳。掌握以下六个小贴士后,了解并接纳他们也并不再是个难事了。

1.当发现他们在使用危险的工具比如剪刀、煤气罩,而且使用方法不正确时,温柔的告诉他们如何使用,或者讲解它的用途,而不要打骂、侮辱他们。

2.他们经常不懂怎么表达自己的身体不适,或者表达自己的惊恐,所以他们会大声叫喊、到处走动等,此时可以询问他们,如“你怎么了”、“你想要什么”,然后再帮助他解决问题。

3.当自闭症儿童和你一起玩游戏,或者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时,他们一般不能立刻理解游戏的规则,此时可以使用动作和手势给他进行演示,多演示几遍有时也是需要的。

4.部分自闭症儿童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一般会自言自语,对你的问题答非所问,此时,你应该蹲在他的身前,与他平视,注视他的眼睛,让他知道你是在和他说话。

5.当自闭症儿童忘记做某件事,或者做错了某件事,千万不要替他去做,而是使用动作和手势提醒他。

6.当自闭症儿童重复你的话时,或者自言自语时,你可以试着把他的话重复一遍,并且使用疑问语气,询问他们的意见。

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广州日报文案编辑龙锟

都看完了,点个赞吧!









































鐧界櫆椋庣殑鍙戠梾鍘熷洜鏈夊摢浜?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涓尰闄㈡瘮杈冨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2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