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了什么?
★一位国小五年级自闭症儿童上厕所要把裤子全部脱掉,在学校也一样
★一位一年级自闭症儿童在上课的时间不断自言自语发出干扰,尤其是无聊的时候
★一位四年级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对别人的东西很有兴趣,从别人的抽屉和书包拿东西,被人误会为小偷
★一位幼稚园自闭症幼儿只对教室中的排列积木活动有兴趣,可以静坐拍列积木整个上午,如果老师说要做其他活动,完全不理会,如果老师强制收走他的积木,就开始大哭,并且强把积木抢回来
为什麽要处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本身不符合个体的年龄、性别和发展程度?
●行为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是否恰当?
●周围人物对于此行为的看法?
●行为对个体来说是否不适当(如过多或过少),是否严重,是否造成他和别人的困扰,以及学习上、与人互动上的困扰?
对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处理的观点
◇问题行为处理的目的是在减少个人对生活与社会上的干扰,每一种行为都有其功能,我们认为不适应的行为,对自闭症来说可能是很适应的。
◇改变对行为的处理到行为的支持,设计出一套教育和治疗的方法,以符合自闭症的需要。处罚只能达到一时之效,解决了一个行为,又会有另一个行为出现。
自闭症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
□自伤行为(Self-injuriousBehavior)
□攻击行为(Aggression)
□自我刺激行为
□固著行为(InsistentRepetition)
□技能不足引起的行为(DeficitBehavior)
(理解能力不足、表达能力不足、认知能力不足)
问题行为功能分析
→引起注意:当妈妈在和别人讲话时,就不断打自己。不断的问相同的问题。
→获得具体的事物:想要去溜滑梯,但是下雨天不能出去,就发脾气。
→逃避活动:正在玩想要玩的汽车,但是时间到了,不想收拾,就乱丢玩具。
→获得感官刺激满足:上课老师放影片,跑到教室的前面一直盯著投影的灯光看。或上课无聊就不断摇晃手和身体。
→情绪的发洩:早上在家中被父亲骂了,中午看到父亲来接就开始摔东西。
→多重功能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根源
◎认知能力缺乏
◎沟通问题
◎感觉变异
固著行为的处理策略
▲常见的固著行为举例
△食:偏食、挑食
△衣:穿同一件衣服
△住:物品放在同一位置
△行:走相同的路线
△卫生习惯:固定地方上厕所
△休閒:玩相同的玩具、玩同一种玩法
△人际互动:说同样的话
▲固著行为的可能原因
△焦虑的表现:坚持固定的生活常规,使生活容易掌握。降低大量的刺激带来的不安全感。
△调整感官的工具:固执地注意某些刺激,以排除过多的感觉负担。调整听觉,触觉,视觉及动觉刺激过度的及不舒服的感觉。
△认知功能缺乏的原因:用同一种玩法玩玩具,缺乏功能性与想像性游戏等,把固著行为当社会互动。
▲接纳:只要不影响生活,视固著行为为独特的生活方式。
▲预防策略:事先考量可能产生的固著,教导新的活动时就时常变换不同的方式。
▲渐进式改变:每天调整一点不同的内容做细微的改变,让孩子逐渐接受。
▲强制改变:介入前需评估固著的强度与情绪的反应。一但介入不可中途放弃。
▲视为自我刺激来处理
▲侷限的兴趣造成固著行为的表现
▲固著行为有建设性者,把固著行为当作教学的起点
△如从喜欢的汽车开始做教学活动,认识不同的汽车。
▲个著行为无法进行教学者,把固著行为当作增强的活动
△如做完功课后可以排积木。
自我刺激行为的处理策略
○自我刺激行为的可能原因
◎满足感官的需求。(过度敏感或过度不敏感)
1.触觉
2.视觉
3.听觉
4.嗅觉
5.味觉
◎刻板、同一性的行为有自我刺激的功能。
◎缺乏生活的刺激
○自我刺激行为的处理策略
◎常见的自我刺激行为
1.摇头晃脑、出怪声、磨牙、晃动手指、公开场合抚摸自己私处、吃不可食用的东西、延宕鹦鹉式语言、撕纸甩纸操弄物品、压眼睛、敲东西发出声音等等。
◎与固著行为不同:缺乏建设性与社会性功能。
◎以合适的行为替代:如自慰行为可教导在适当的地点与时间为之。或如:不断甩手时,教导其拍拍手行为。
◎以干扰较少的行为替代:如不断的发出声音干扰行为,让他听随身听。
◎以建设性的行为替代:玩弄手指时,教导玩其捏黏土等。
◎以积极的训练满足感官需求:感觉统合训练。
攻击行为的处理策略
○攻击行为的可能原因
◎遇到困难逃避工作(不会做工作)
◎抗议不想进行活动(不想收拾玩具)
◎正在进行的活动被干扰(要吃麵包被阻止)
◎生活习惯被改变(无预警的活动)
◎对恐惧的反应(社会性、感官刺激的恐惧)
◎想进行的事情无法完成(不会表达或被阻止)
多为沟通障碍的替代表达方式
○以功能评量找出问题的原因
◎攻击行为为沟通行为时,应教导功能性沟通,如教导用口语、图片、手势表达:
1.需求:我需要
2.拒绝:我不要
3.帮忙:请帮我
○功能较高者应教导合适的行为:
◎情绪管理
◎社交技巧
◎有效的沟通能力
不适当行为的处理策略
○不适当行为举例
◎学习态度:分心、走动干扰同学、不顺从
◎社交互动:拥抱异性、触摸他人、问相同的问题
◎生活习惯:不爱洗澡、不爱刷牙、不上厕所
◎休閒游戏:推倒别人盖好的积木、从别人身上踩过
◎语言沟通:隐喻式的语言表达(用爸爸来了表示要回家)、错误的沟通方式(用摔东西表示要回家)
○不适当行为的可能原因
◎认知功能有落差
1.不理解环境的状况、不理解环境的期待。
2.不理解别人的话、不理解别人的情绪。
3.学习的基本能力未建立。
4.生活的基本能力未建立。
◎沟通技巧缺乏,不懂得表达基本生活需求。
◎感觉功能有变异:固著行为与自我刺激行为都与感觉功能有关。
○发现不当行为在形成固著行为前立即介入:
◎增强系统的运用来降低不当行为的出现。
◎控制环境以减少不当行为的产生。
○提升能力为最有效与持久的介入策略:
◎视觉提示引导正向的生活常规建立
◎增进认知与语言表达能力。
◎针对需求提供教学:社会性故事教学、游戏教育、结构式教学、社交技巧教学、读心教学。
行为处理策略期程
※短期:先考虑要能立即控制行为的策略,多靠外在的力量、密集的使用。
※中期:把外在的控制与协助逐渐减少。
※长期:自我管理、稳定的训练。
本文转载自网上,仅为传播自闭症知识之用,阅读原文北京医治白癜风医院中医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7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