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不累,孩子进步自闭症家庭完美假期这

十一长假到啦,除了为70岁的祖国庆生,许多家庭都计划在假期,游山玩水,享受一段快乐的亲子时光。但不少谱系家庭却犯了难,陌生的环境,拥挤的人群,情绪不受控制的孩子……任何一个突发情况都能瞬间打消出门的热情。其实,只要平时注重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生活自理等基本能力,加上妥当的安排,谱系家庭也能顺利享受旅途时光!以下攻略便是为即将出游的你独家定制,趁着秋风和煦、秋景宜人,带着孩子一起看世界吧!假期去哪儿?就近原则,集体活动更佳家有特殊娃,特别是孩子年龄较小的话,建议选择一天就能来回的市内游,出行方便,也不用花太多心事准备和安排。很多有经验的家长也建议,假期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比如家长组织安排的亲子活动等,这样家长能得到喘息,孩子也能和同龄人融合。出远门,请多带帮手或组团如果选择出远门,尽量避免独自带孩子前往人流量过大的景区,可以多带一些帮手,并做好相应的预案。也可以参加专为特殊孩子开辟的旅游团,或者干脆和有共同想法的家庭组团,省心也方便。(当然,年龄较大,能力较强的孩子就无须顾虑太多,放手去玩吧!)没能外出?这些地方也不错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外出的家庭,也并不意味着假期就要宅在家里,去亲戚家串门,去家附近的公园溜达,都不失为一种选择。娘闰妈说,娘闰上初中之前,一到假期,她就会在网上搜寻各种免费活动,带着娘闰去参加,如夏令营、亲子活动、摘荔枝、做陶艺、儿童舞台剧、去海边、DIY蛋糕、巧克力、地铁小义工,甚至是去参观样板房,极大丰富了娘闰的生活体验。所以不会没有地方可去,只要有一颗想出门浪的心。孩子的特别需求也在考虑范围内很多自闭症孩子都会有一些刻板行为,比如上厕所只上马桶,只吃特别的食物等,也有些孩子对声音比较敏感,因此,家长在选择目的地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特殊需要,让假期更加顺利、愉快!出发前,请准备!出门必备信息卡片、定位、追踪设备假期出门,游客众多,是孩子走失的高发时刻,因此,家长可以:①给孩子佩戴上有家人电话、地址的卡片、胸牌等,也可以尝试让孩子背下家人的电话号码。②给孩子带上通讯工具,年龄较大、独立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配备有全球定位功能、通话功能的手机;年龄较小、能力稍弱的孩子可以配备有定位功能的手表、手环、紧急求生定位仪等。(市面上的儿童追踪设备“五花八门”,样式不一,有优点也有缺点,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选择。)

提前跟孩子聊目的地

旅行前,和孩子聊一聊旅行目的地,购买地图或者在网上搜索地图,让孩子看到我们现在在哪里,将要去哪里,还能顺便增加孩子对地理知识的了解。

准备好工具!

对于爱写爱画的孩子,要记得准备一本空白的涂鸦本,鼓励孩子写写画画,一边增加他的动手能力,一边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

家长还可以准备好适当的工具,比如塑料小铲子等等,一方面可以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孩子的探索能力。

学习急救知识

出发前,和孩子一块儿学习一些旅途中的急救知识,告诉孩子在旅途中或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让孩子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告诉他,如果其他人有需要,也可以用这些知识帮助别人。

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这样做,玩得开心,学得轻松

如何处理枯燥的交通过程?

出门旅行,很容易在坐车或者排队时感到无聊甚至焦躁,尤其是孩子。

家长要试着让枯燥的等待变成游戏,比如坐飞机,可以把飞机上看到的东西变为乐趣。比如,让孩子看窗外的云“哇,大面包!”大人自己也要调整心态,把搭飞机当成一件好玩的事。

让孩子成为旅游的参与者

让孩子成为旅行的参与者而不是跟随者。很多家长带孩子出游时,总会把孩子照顾得非常好,并不是说这样不好,但为何不趁着难得的机会让孩子参与进来,这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更加有意义。

还可以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承担一部分行李。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

不同的旅行目的地,民俗风情也不尽相同,适当的引导可以激发出孩子学习、了解的兴趣,增加孩子的见识。

在自然风景区旅游,当孩子对自然界中动植物感兴趣,从而停下前进的脚步时,建议家长也停下来同您的孩子共同探讨,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蜘蛛网的形状,不同的植物的叶子等等,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研究能力。

保护环境

喝完的矿泉水瓶、吃完的食物包装袋,家长可以适当让孩子帮忙收拾。把垃圾放到指定的地点,让孩子学会听指令。

拍照方法论—不再拍路人照

在景点前站着比“耶”之类的姿势太流水线了!

出去玩,是捕捉孩子动态的好时机,比如孩子自己搬行李,路上发现新事物惊喜的表情,甚至闹脾气大哭的样子,都可以迅速抓拍下来,这些都是做生活故事书的好材料。

旅行归来

一起做一本生活故事书吧

家长可以把出发前的准备资料、交通路线、住宿照片、游玩时的照片整理成图片故事,配上文字,做成一本简单意义上的生活故事书。

做好后与孩子翻阅,既可以用来教孩子“距离”等概念,也可以利用它帮孩子辨识情绪,建立规则意识等。一本本图文并茂的故事书,也是家长和孩子间最宝贵的回忆。

安全问题,时刻牢记!防走失演练让孩子主动拉住你的手

假期出门,可以提前做防走失演练。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科主任邹小兵教授说,在外面不要想着如何抓住孩子的手,而是要让孩子懂得自己来抓你的手,并且可以这样来练习——

爸爸和妈妈带着孩子去公园玩,出门前,提醒孩子“不要乱跑”。(当然,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都不会听进心里去的)

来到公园,孩子玩嗨了,开始四处窜。此时,爸爸妈妈悄悄撤离,转接为第三人上场——这个人可以是你的亲戚朋友,但在孩子眼里要是陌生的。

“陌生人”跟在孩子后面,观察孩子的情况,跟爸爸妈妈保持对接。如果孩子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有点着急,10分钟后,家长可以出现,假装找到孩子,并再次强调“要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不能自己乱跑”。

如果孩子对爸爸妈妈不见了这件事毫无反应,半小时后,“陌生”的叔叔上场。他上前,抢走孩子的玩具,用温和的方式“欺负他",甚至还可以把孩子轻轻推倒在地。

此时爸爸妈妈突然跳出来,跟叔叔大吵一架,甚至可以打一架,帮孩子赶走坏人,然后再次提醒孩子,要跟在爸爸妈妈身边,让他知道,外出时只有待在父母身边才是安全的。

邹教授说,当有一天,你带着孩子出门,他被其他东西吸引想要过去时,不是自顾自地跑走,而是有意识地来拉你的手,示意你跟他一起过去,那么防走失干预就是成功了!

防走失,更多妙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j/105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