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说:
我要做我自己,不要做你眼中的我自己!记录婴儿自我意识成长史。
我们最初的自我意识实在出生后就开始慢慢发展了。20世纪90年代,来自瑞士洛桑的菲利普·罗莎及其同事在产科病房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在征得新生儿父母的同意后,他们对新生儿做了一些简单测试。他们的实验设计的十分精妙。在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用手轻触婴儿的脸颊,记录下他们的反应;当婴儿的手不小心碰到自己的脸颊时,在记录下他们的反应,然后对婴儿的这两种反应进行比较。两种碰触大致相同,但触碰的手不同。有趣的是,出生仅24小时的婴儿就可以识别出这种不同。当其他人用手触碰他们的脸颊时,婴儿往往会转头追逐,而党政纪无意识间触碰到脸颊时他们则不会产生这种反应。这个实验很简单,却表明了对新生儿来讲意义十分重大的事情,他们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
人类婴儿生来就有自我意识,尽管这种意识十分原始和简单。当然,这种意识和我们成年人的自我意识(我们是谁以及其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完全不同。婴儿的自我意识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生理意识,即识别自己的身体和他人身体的不同。即便如此,这种意识也十分重要,因为要想和他人交流,我们必须能够区分自我和他人,而且婴儿只有在和他人的交流过程中才能学习语言和社交行为。
人类出生后,这种自我意识会慢慢发展。如果给6个月大的婴儿观看两段视频,一段是他自己的,另一段是与他同龄的,和他穿着一样衣服的婴儿,那么他更喜欢后者。这表明,婴儿不仅能够辨别自己和他人的不同,而且对他人更感兴趣。不管是在镜子里,还是在视频中,6个月大的婴儿都不会花太多时间看自己,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也许6个月大的婴儿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他们比较熟悉视频中的自己,因此兴趣不大,反而是其他婴儿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在1-2岁时,自我意识会变得更加明确。18个月大的婴儿能清楚地识别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和其他人不同。关于这一点,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镜子测试“,这类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实验中,研究人员用毛笔在一些婴儿的额头上做了彩色标记,又用毛笔触碰了另一些婴儿的额头,但没有做标记。当让这两组婴儿照镜子时,他们会有什么反应?不到18个月的婴儿对镜子中的影像几乎没反应,而年龄超过18个月的婴儿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额头有标记时,他们通常会努力擦除这些标记。因此,当婴儿长到18个月大时,他们似乎能更明确地感知到他们的身体和脸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好像也知道镜子里的人是他们自己。2-3岁时,孩子们开始意识到,其他人和他们不一样也有自我意识,并开始在言语上区分自己和他人,这时能够很好的区分你我他,自我意识的发育贯穿整个儿童期。
你是如何成为”你“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来自父母的遗传基因决定了我们将会成为谁。性格、智商、偏好和认知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都源自遗传,是通过基因一代代传下来的。另外,除了遗传基因的决定作用,环境对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有很大影响。儿时的经历、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社会交往和爱好等,所有这些融合到一起,塑造了我们的自我意识。
对于特殊孩子,自闭症孩子,我们更应该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当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起来,他们就从自闭症圈子里走了出来!
自闭症儿童的自我意识在我接触到的众多自闭症儿童中,父母、家人还一直在用传统的方式给孩子进行机械的训练,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一直在旧有的循环里一直徘徊出不来。我们每个人,包括自闭症儿童,我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特殊孩子,即便他们有某些行为,我们不理解,他们一直一直在那里做着,但是他们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因在等待我们去发现,依着他们去改善。这几天好几个家长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孩子喜欢看黑洞洞之类的东西。我一般在给这些孩子做训练时,一般都是帮他们重新练习出生的练习,几次之后,孩子的这些行为就没有,他们身体被激活后,他们的感官运动就会得到调整,因为我们孩子的学习就是靠感官来学习的,而且他们的注意力也改善了,更重要的是自我意识很大的突破,这样孩子们就脱离自闭症圈子,开开心心的学习生活!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但是一个共同的成长方向是:自我意识的发展,我们的自我意识是贯穿我们整个一生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j/1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