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与自闭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儿科医师熟悉ASD早期行为是实现早期识别、转诊、确诊和干预的关键第一步。为提高我国儿科医师识别ASD早期行为标志的能力,规范早期筛查,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主持,并邀请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业专项"儿童孤独症诊断与防治技术和标准研究"项目专家组以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加讨论,最终形成《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
以下为该专家共识中关于ASD的早期筛查与早期识别部分内容。
早期识别
一ASD早期行为标志ASD社交不足行为和部分刻板行为在早期即可出现,早期筛查可以发现这些异常,2岁或2岁前早期诊断可靠。具有强有力的证据可作为ASD早期识别的5种行为标记,简称"五不"行为。
1. 不(少)看:
指目光接触异常,ASD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有研究表明最终诊断为ASD的患儿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有些ASD患儿即使可以对话,但是面对面注视仍然不正常。
2. 不(少)应:
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JA)。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ASD表现之一,也有证据表明叫名反应不敏感不仅可以从正常儿童中识别出ASD,也可较好地分辨ASD与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JA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白癜风发病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j/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