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与自闭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长期以来学者普遍认为多数ASD患儿预后不良,成年后多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ASD患儿的不良预后。
为提高我国儿科医师识别ASD早期行为标志的能力,规范早期筛查,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主持,并邀请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业专项"儿童孤独症诊断与防治技术和标准研究"项目专家组以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加讨论,并参考美国、英国等有关ASD管理指南,同时结合国内外ASD研究进展,达成以下专家共识。
本共识涵盖ASD的早期筛查与早期识别、早期干预两大部分内容,本文仅摘录部分重点,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儿科杂志年第12期。0~3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诊断干预流程
M-CHAT-R为改良版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为幼儿孤独症量表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
年龄
预警征象
年龄
预警征象
3月
1.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
□
18月
1.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
□
2.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
2.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
□
3.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人或物品
□
3.与人无目光对视
□
4.俯卧时不会抬头
□
4.不会独走
□
6月
1.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
2岁
1.不会说3个物品的名称
□
2.不会伸手及抓物
□
2.不会按吩咐做简单事情
□
3.紧握拳不松开
□
3.不会用勺吃饭
□
4.不能扶坐
□
4.不会扶栏上楼梯/台阶
□
8月
1.听到声音无应答
□
2岁半
1.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
□
2.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
□
2.兴趣单一、刻板
□
3.双手间不会传递玩具
□
3.不会示意大小便
□
4.不会独坐
□
4.不会跑
□
12月
1.呼唤名字无反应
□
3岁
1.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
2.不会模仿"再见"或"欢迎"动作
□
2.不会玩"拿棍当马骑"等假想游戏
□
3.不会用拇食指对捏小物品
□
3.不会模仿画圆
□
4.不会扶物站立
□
4.不会双脚跳
□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年组织国内儿童心理、发育领域资深专家经验制定,拟作为我国基层儿科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早期筛查工具。在0~3岁年龄范围内涉及8个时点,每个时点包含4个条目。在初筛过程中应对儿童进行观察并且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预警症状,该年龄段任何一条预警征象阳性,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预警征象可由专业人员、父母、其他代养人、老师等任何人提出。
早期干预的七条基本原则
1早开始:干预越早越好,确诊患儿立即干预,对可疑的患儿也应及时进行干预。2科学性:使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进行干预。多项研究表明,将发育理念和行为干预策略整合在对ASD患儿的早期干预中,可以有效改善他们的发育水平、适应功能和语言能力。
3系统性:干预应该是全方位的。早期干预的目标为促进发育总体水平的进展,既包括对ASD核心的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缺陷的干预训练,也要同时促进患儿身心发育、智能、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滋扰行为减少和行为适应性方面的改善。
4个体化:针对ASD患儿在社交、情感、智力、行为、运动、躯体健康、共患病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在充分评估疾病和各项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有计划的个体化训练,小组训练应该由具有类似能力的患儿组成。
5家庭化:强调和鼓励家庭和抚养人积极参与干预。应该对家长进行全方位支持和教育,提高家庭在干预中的参与程度。应积极推广使用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推出家长技能培训(parentskilltraining,PST)。
6社区化:妇幼保健机构应该逐步建立社区训练中心,使ASD患儿可以就近干预,实现以社区为基地、家庭积极参与的干预模式。在我国,社会资源开办的日间训练和教育机构众多,妇幼保健机构负有管理和规范的责任。
7长程高强度:保证每天有干预,每周的干预时间在20h以上,干预的整个时间以年计算,早期干预疗程持续2年及以上。
本文来源:选自《中华儿科杂志》,,55(12):-.
戳原文,更有料!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j/8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