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孤独症孩子回归正常生活早发现早干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世界每名儿童就有1名患孤独症,并且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是一种因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到大脑功能而引致的终身发育障碍。这种障碍一般始于儿童期,往往会延续至青年期、成年期,大部分病例在岁前就会有明显症状。对于孤独症儿童,还有人误以为就是那种不爱说话、不合群,表现比较奇怪的孩子。事实上,孤独症并非心理问题,而是由于大脑异常导致的发育障碍。目前,孤独症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但也不是说一旦患上,他们的人生就没有希望了。如果早期干预,通过长期的、专业的训练减轻病症,大约70%的孩子最终都能回归正常生活。

从孤独症个体的发育来看,在人生命的最初几年中,脑迅速地发育。足月儿出生时脑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6个月时体积增加1倍,为成人体积的1/2;2岁时为成人体积的/4;4岁时脑的体积为出生时的4倍,与成人脑的体积基本接近。

更为重要的是,人脑皮层单位体积内的突触数目在出生后迅速增多。人出生时,大脑皮层的每个神经元大约有个突触。2-岁时,每个神经元突触的数目达到大约个,这个数字大约是成人平均水平的2倍。

婴幼儿在丰富的环境中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产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环境越丰富,神经元之间产生的连接数量越多,从而学习速度越快。脑科学研究表明,脑功能的发展和儿童的早期经验相关,而大脑的发育决定着认知的发展。年幼儿童的脑部功能障碍虽然无法单独用药物予以改善,但大量的研究表明,脑细胞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表现出更多和更好的功能,因此孤独症干预训练越早进行,其效果越好。

孩子的哪些表现可能是孤独症?

孩子有这5个表现,要警惕是否有孤独症:

1.不看/少看

6个月以上的宝宝,如果很少或不看妈妈的脸部,尤其是对人的眼部范围注视少。

2.不应/少应

10个月以上的宝宝,父母呼唤他的乳名,宝宝充耳不闻。

.不指/少指

1岁以上的宝宝,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和目的性的指向,不会用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

4.不语/少语

一岁半的宝宝还不会主动叫“妈妈”,2岁的宝宝还不能说10个以上的双音词。

5.不当

即不恰当使用物品或玩玩具,不恰当的使用语言。

比如,拿到一辆漂亮的玩具小汽车,宝宝不是到处“开动”它,而是刻板重复的转动汽车轮子。而且,也很难通过转移注意力来改变宝宝这个行为。

如果宝宝有5个方面表现,可能是孤独症,医院筛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y/14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