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他乐康”是安安教育倡导的自闭症康复教育模式。该模式顺应国际前沿标准,从单纯医学模式提升到国际ICF社会综合模式,强调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对其核心障碍做最大改变,同时倡导改变社会环境以弥补其功能缺失。
来源:探索与理解孤独症
依恋,指的是婴儿和其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照顾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依恋的强度反映了孩子对照料者的可依赖性和照顾程度的感知。
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与照料者分离时往往会感到痛苦,照料者返回时会得到安抚,而不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分离时会感到痛苦,但照料者返回时通常难以得到安抚,甚至可能会逃避照顾者。
研究表明,依恋的安全性很重要,因为在正常发育的的孩子中,依恋安全性会带来更好的成长和发育。比如,安全依恋与积极的同伴关系以及调节情绪的能力相关。而不安全依恋则与攻击和焦虑有关。
研究发现,正常人群中约有65%的人是安全型依恋,而这一比例在自闭症群体中只有47%到53%。相反,不安全型依恋在正常人群中的占比约为20%,而在自闭症人群中的占比为50%左右。
01自闭症的早期信号:不安全型依恋年2月发表在DevelopmentalScience的一项研究探索了高风险自闭症同胞婴儿的依恋类型与自闭症的关系1。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95名15个月大婴儿的依恋情况,其中56名婴儿有自闭症同胞。所有参与者均在3岁时接受了自闭症诊断评估,其中16人(均为婴儿同胞)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
研究人员使用“陌生情景实验”来评估婴儿的依恋程度。他们在一系列情况下观察婴儿和父母在房间中的情况,例如父母短暂离开房间并返回,或者有一个陌生人试图与婴儿互动。
研究发现,在15个月时不安全型依恋的自闭症同胞婴儿在3岁时被诊断出自闭症的几率是安全型依恋自闭症同胞婴儿的7倍。约有56%的不安全型依恋高风险自闭症同胞婴儿后来被诊断为自闭症。不安全型依恋可能是高风险自闭症同胞婴儿患自闭症的潜在早期指标之一。
这些并不表明不安全型依恋会导致自闭症。但是,这类依恋可能在早期预示着自闭症,并为这些自闭症同胞婴儿提供干预指导。
02增强依恋的干预疗法不安全型依恋常见于容易产生负面反应和情绪的正常儿童,而这种气质在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中也很常见。
增强依恋的干预可能会改善这类孩子的自闭症症状以及后来的社交和情感功能。
在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通过培训父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10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