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处理策略应用正向行为支持策略改善行为问题以功能性评量理清学生问题行为情障生行为处理策略训练自我控制能力改善叛逆行为善用同龄儿影响力介入行为问题严重情绪障碍生行为矫正策略浅谈特殊幼儿的自伤行为改善自闭症幼儿特殊行为预防行为问题,父母应建立合适期待情绪及行为障碍,焦虑性疾患:干扰上课处理策略学习障碍及情绪行为障碍辅导案例(高职阶段)
自闭症学生较容易发脾气、不依服从指示、不愿意工作、经常沉迷于自我刺激的行为,甚至会有自伤和攻击性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他们学习,并且妨碍课堂教学的进行。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弱,旁人不大了解他们的情绪反应和问题行为,因而产生误会。
自闭症造成的学习障碍及技能不足,往往令学生产生极大的情绪波动和困扰。若未能恰当处理,便会引起不当的行为。举例说:感觉统合障碍令学生对周围的刺激产生过分强烈的反应;固执的行为模式令他们不善于面对转变,或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感到焦虑不安;此外,认知能力不足、缺乏沟通和社交技巧,往往令学生无法理解四周的人和事,亦不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引致大发脾气,甚至伤害自己和周围的人。我们要确切了解这些行为的成因,才能以有效的方法处理。
处理自闭症学生的问题行为,可采取下列步骤:
↘以具体的文字准确描述及界定学生的问题行为,如「大声哭闹达一分钟」,以便明确订出须纠正的目标行为;
↘分析这些行为带来的影响及其发展情况(例如正在改善或恶化),从而筛选需要处理的问题行为。当这些行为对学生或他人构成危险、妨碍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或成为学生与人交往的障碍时,便须加以处理;
↘若发觉有多个问题行为需要处理,教师宜因应这些行为的危险性,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家长的意愿,决定处理有关行为的先后次序。
↘向其他教职员和家长搜集与问题行为有关的资料,包括:行为出现的环境、地点、持续时间、次数、情况、旁人的反应及所导致的后果等,并进行记录;
↘根据自闭症学生的个别情况,分析行为的成因。例如是否因为沟通困难、感官失调、感到不安全、家庭或学校环境有变而引致出现异常的行为;
↘分析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目的或要表达的信息,并找出行为持续出现的原因,如因喜欢抚摸柔滑的表面而抚摸别人身上的衣物。
↘根据问题行为的成因以及学生的能力和需要,订定学习目标。教导他们正确的沟通和社交技巧,协助他们建立替代行为,或引导他们进行不相容行为(即不能同时进行的行为,如不能同时拍手和咬手),以逐步改变其不当的行为模式;
↘拟订处理问题行为的计划。因应学生的认知和沟通能力,配合校内可用的资源及家长的意愿,选取合适的训练策略;选择一个经常出现问题行为的情况,并尝试在该情况下改变学生的行为,但须选择最有效的训练模式,例如:一对一的情况比小组形式更为适合矫正行为,而小组形式又比在整班课堂中进行来得有效;
↘建立恰当的奖励制度,帮助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模式,减少偏差行为;
↘详列推行细节,包括实施期限、负责人员、环境安排、处理步骤、教职员与家长配合的方法等。
↘由负责教师统筹,确保计划得以贯彻执行,并订出行为基线和作出进展记录;
↘在计划推行的每一阶段,比较学生前后的改变,以评估计划的成效;
↘定期检讨方案,按需要作出修订;
↘有需要时,寻求专业人士(如教育心理学家或医生等)的意见,以重新制定有关方案。
处理问题行为时,须依循下列原则: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成因不同,他们的需要、学习能力及行为模式亦各异。因此,教师须仔细进行个案分析,拟订适当的方案,处理问题行为。
1.要制止学生的不恰当行为,教师须确切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或目的。教师应帮助他们掌握适当的技巧,或建立正确的行为,以取代原先的问题行为。压制问题行为的出现,往往只会导致学生因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做出其它不当行为。
2.处理问题行为时,要留意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配合学生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并可运用视觉策略辅助他们学习,如将规则张贴于学生的座位旁。教师宜透过示范教导适当的行为,并给予足够的练习,确保他们明白和熟习正确的行为,以逐步改变的方式塑造学生的行为,可令他们较易适应和接受。
3.教师要把握处理问题行为的时机,适当运用奖励,才容易收到预期的效果。由于自闭症学生的注意力和语言能力较弱,处理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他们根本无法明白受赞赏或被制止的原因,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因此,当学生表现良好或恰当,教师应实时给予奖赏,鼓励学生再次作出合宜的行为。
预防胜于治疗,教师宜在问题出现之前,采用下列方法纾解学生的情绪:
↘为学生提供有系统的学习环境、适合的学习活动,并订立明确的程序及清晰的指引,让他们投入学习活动;
↘将学习环境、时间、活动模式等已知的转变,预先告知学生,减少他们对转变的焦虑;
↘教导学生适切的沟通和社交技巧,鼓励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学会恰当的表达技巧,例如怎样传达「拒绝」、「想休息」等信息。教导学生管理情绪,例如应使用语言或图卡向人求助,而不应放声叫嚷。当教师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应在他叫嚷前引导他举手示意,并按需要给予协助;
↘教导学生游戏和玩耍的技巧,避免他们因感无聊而作出不当行为;
↘教导学生松弛的方法,如深呼吸、静坐等,让他们在遇到压力和适应困难时,能运用适合自己的松弛方法,纾缓不安情绪;
↘对于一些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尤其是将踏入青春期的学生,教师宜透过体力活动或简单运动,如跑步、跳绳等,让他们消耗体力、发泄情绪;
↘密切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及时和灵活地更改活动内容或重新安排学习流程,减少他们因学习上遇到困难而出现忧虑及问题行为。
↘教师不应只着眼于抑制学生的问题行为,反之,可采用强化正面行为的方法,以消减问题行为;
↘除非正面的处理方法未能奏效,否则,应尽量避免采用令学生厌恶或惩罚的方法,例如取去他们喜爱的的对象。
1.学生如有不当的行为,教师应避免过分注意他,因为对学生来说,责骂和惩罚有时亦可算是一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1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