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青年
左佐
志愿心地铁情
引领城市文明新风尚
上海地铁作为大众出行首选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志愿服务拥有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内容,依托站点日常志愿者、大客流应急疏散志愿者、“平安地铁”随手公益志愿者三大团队,在开展维持秩序、安全防范、引导乘客、提供咨询、宣传文明乘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上海志愿者团队约有支,志愿者人数达到1.5万余人,年至年连续三届进口博览会,累计1.8万人次开展地铁志愿服务,服务近4.8万小时。在这第三十五个“12·5”国际志愿者日,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历史图片)
“穿上地铁红马甲,是我最自豪的时刻!”
——杨之杰连续七年服务地铁的学生志愿者
年11月4日,是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的日子,也是来自徐汇区中学生地铁志愿者联盟的杨之杰第三年坚守在地铁虹桥火车站站进博会运营保障岗位上的第三年。这已经是他参与地铁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了。
(历史图片)
年,仍在读高中的杨之杰第一次前往1号线徐家汇站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在岗服务的短短两小时,让他发现自己平日以烂熟于心的地铁站,对于很多乘客来说却是非常陌生的地方。要让乘客都能安全高效地出行,让他们感受到上海城市的温度,成为了他坚持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动力。
年对杨之杰来说,是重要的一年——他加入了徐汇区中学生地铁志愿者联盟。依托联盟资源整合的巨大优势,他获得了更多的志愿者服务机会,在人民广场站、陕西南路站、常熟路站、耀华路站等车站都留下了他的服务记录。同时,高三的他也进入了紧张的备考阶段。成绩名列前茅的他,并没有放弃坚持志愿服务工作,每当周末,依旧能在车站中看到他热情服务的身影。
年,是杨之杰第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虹桥火车站站,也就是从这一次,开始了他在虹桥火车站站连续五年未曾间断的志愿者服务。该年春运期间,他四次参与了虹桥火车站站春运保障志愿者工作。并在之后的三年,参与了每一年的春运保障工作。
(历史图片)
年,杨之杰本科毕业,收到了德国高校录取通知书。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海外的疫情形势一直不容乐观,杨之杰也暂时搁置了动身前往德国的计划。同时,第三届进博会期间的虹桥火车站站保障工作,可能是他最后一次以学生身份参与的地铁志愿者工作。11月10日,他在虹桥火车站站为所有志愿者完成签退,整理完志愿者服装,将物品归还到车控室的路上,他不禁开始思考,这些年的志愿服务工作都给他带来了什么——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也没有一个学分的奖励,但这也并不是他期望从志愿服务工作中获得的,而付出与奉献带来的快乐。帮助到他人的成就感以及每次踏进车站时那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才是他最大的收获。
“自从来到上海,我的生活就没有离开过3号线。”
——张磊正能量的退役军人
年,不满20岁的张磊第一次来到上海,担任铁路上海站的一名驻站武警。在部队服役16年的日子里,他积累了丰富的救援技能,为了尽可能多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退役后自愿加入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的救援队工作。业余时间,他选择了上海地铁,选择到3号线客流最为密集的几个地铁车站,穿上一件红色马甲,佩戴一个扩音器,成为人群中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
年疫情期间,他得知3号线殷高西路站早高峰志愿者正在招募,他二话不说就报名参与。早晨7点半,殷高西路站迎来了一波高峰客流,张磊早早来到车站,我们留意到他总是穿着那件红色救援服,左手臂上还有一枚中国国旗,让人感受到一股党员的坚毅和军人的力量。身边的同行志愿者笑着说:“他身上有一股正能量,让人忍不住想跟他一起多做几场公益!”每次志愿结束,张磊回到家都会先消毒、再洗澡,重新换好衣服后才去抱两个孩子,“我现在不光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孩子负责。目前而言,我是家里的主心骨。”张磊这样说并非没有道理,他的爱人是海军医院一名护士,大年初一那日她便主动报名前往武汉支援,是最先到达武汉的援鄂队伍之一。“我的爱人在不顾风险地抗击疫情,我也不能落后!”,穿着防护服在上海火车站站服务保驾的他这样说。
每次志愿结束,张磊回到家都会先消毒、再洗澡,重新换好衣服后才去抱两个孩子,“我现在不光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孩子负责。目前而言,我是家里的主心骨。”张磊这样说并非没有道理,他的爱人是海军医院一名护士,大年初一那日她便主动报名前往武汉支援,是最先到达武汉的援鄂队伍之一。“我的爱人在不顾风险地抗击疫情,我也不能落后!”,穿着防护服在上海火车站站服务保驾的他这样说。
张磊看着上海地铁3号线从上海火车站至江湾镇7站试运营,直到现在的上海南站至江杨北路站,对于地铁路网中这条由南向北的明黄色线路,他一直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他们很像,都为这个城市带来活力与阳光,又或许是互相陪伴,他们见证了彼此的青春与成长。
(历史图片)
“要在最美的年纪里,做最有意义的事”
——同济大学双语志愿者团队
上海举办了三届进博会,同济大学双语志愿者也为进博会期间的上海地铁服务了三年。他们勇挑重担,前往人流最密集的车站;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日,只为了奉献与付出,温馨服务、传递温暖。
(历史图片)
年上海举全市之力保障首届进口博览会的顺利召开,同济大学双语志愿者也全力以赴,除了在场馆内服务,还在虹桥火车站站、徐泾东站和诸光路站进行支援服务。
年按照总书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年年办,还要越办越好”的指示,第二届进博会召开,同济大学双语志愿者也如约而至。褪去了去年的青涩,他们以更加专业的服务水平,为初来上海的乘客指路、替迷惑的游客操作地铁闸机、为外国的友人递上援助之手,以他们的微笑和尊重,带给乘客关怀和温暖。
年,第三届进口博览会除了要应对大客流,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同济大学双语志愿者并没有缺席,他们之中有初次服务的新面孔,也有三届进博会一届都没落下的老朋友,他们乘坐20多站地铁,横跨上海,全天候地在核心车站开展志愿服务。
虽然紧张且辛苦,但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依然坚守岗位,丝毫没有懈怠。每次不仅圆满完成服务任务,更是将地铁志愿者的热情、火红的身影留在了进博期间的车站中!
(历史图片)
“你的一句感谢,是我们永恒的动力”
——志仁志愿者服务队
年春运期间,团队成立之初,首次开展了3号线上海火车站站“双头班车”志愿者服务,为广大来自五湖四海的务工人员提供优质的问询和引导服务。
年12月16号线终点站延伸至龙阳路站,作为一条连接临港、南汇的城市大动脉线路,线路周边都是巨大的人口导入区客流的巨大程度可想而知。团队主动向线路管理方取得联系,在龙阳路站每周开展志愿服务,帮助车站维护车站秩序,为乘客提供问询、引导服务。
年团队经过长期的服务积累,编写了《3\4号线上海火车站站志愿服务指南》、《16号线龙阳路站志愿者培训手册》为前来参加服务的志愿者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培训。同年6月,开展了“为了你的高考,全家人的梦想”绿色护考活动,在高考日为“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之后的每年,团队服务车站的同时,向着社区服务领域出发,年,在南京东路步行街开展每月20日“为民服务日”,宣传安全文明乘坐地铁。年7月,带领“来自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乘坐磁浮列车,参观磁浮博物馆。年1月至7月“metro大都会”正式上线,团队在3号线、16号线沿线各车站开展了app的推广,指导乘客如何使用。同年8月又参与了“平安地铁定向赛”的赛事保障志愿者服务。
(历史图片)
年参与“豫园景区”大客流志愿者服务。在豫园地区的志愿者服务岗亭,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提供问询、引导、秩序维护志愿服务。
受助对象的一句“谢谢”是团队所有志愿者永恒的动力。志仁志愿者服务队的全体成员将不忘初心,继续用执着和热情诠释新时代青年的“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践行责任和担当,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有闲就公益”
——浦东家庭沙龙志愿服务队
浦东家庭沙龙志愿服务队是一支民间自发组建的社会志愿服务队,团队成员来自浦东各街镇、各行业。自年初起,每周六在2、4、6、9号线世纪大道站开展志愿服务,为市民乘客提供问询、帮扶等服务。
遇到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团队还会主动联系公司绿飘带青年公益社前往地铁站“加班”,每年国庆节给市民乘客送小国旗活动已持续了近十年。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浦东家庭沙龙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也已连续三年参与地铁站的运营秩序服务保障中,为上海城市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1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