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仔(化名)今年四岁尚未能说话,他对家人的反应冷漠,常回避目光接触,也没兴趣跟其它孩子玩耍,只爱重复把玩铅笔或筷子等长形的东西。他上学时坚持走同一路线,要是生活流程有丝毫改变,就哭闹个不停。
轩仔的情况,正好反映患有自闭症孩子在社交、沟通、固执及狭隘行为的三大核心障碍。有不少社会人士对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有些误解,以为他们不喜欢与人交往、自我孤立,而且爱无故发脾气和闹情绪。但深入了解之后,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渴望建立友谊,只是欠缺适当的社交技巧。而他们发脾气的原因往往是由于不明白环境的要求,缺乏沟通能力及难以适应变化,引起焦虑所致。
不过,每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其表现都不一样。因此家长要先了解自己孩子的特性,然后针对其困难作出重点介入,方能有效协助孩子。以下为一些加强孩子的社交及沟通能力,改善孩子行为的训练要点,供家长参考:
走入孩子的世界:
家长应先放下自己的目标和期望,了解孩子的喜恶和能力,让孩子作主导,跟随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与他玩,并且给予正面的响应。家长然后可按孩子实际的能力,慢慢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玩法,扩阔他们的兴趣。切忌勉强孩子进行不感兴趣或能力不及的活动,引起抗拒和不安的情绪。
提高沟通意欲:
在孩子未学会说话前,家长可以运用视觉策略如手势、图片等教孩子与人沟通。当孩子开始懂得说话之后,家长应给予足够时间让孩子自己表达,不要在孩子还没有说完便立即响应,或急着代他们把话说完,例如孩子想得到心爱的食物及玩具时,家长可鼓励他们以说话或动作来表达需要。
加强目光接触:
在训练及增强孩子的目光接触时,家长应多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他们的注意,若他们望过来便立刻给予赞赏,这样能有效加强他们的主动性。家长应避免强行转动孩子的头,这样会令孩子抗拒。
增强非语言沟通:
即使孩子已能用说话与人沟通,但他们往往不擅留意别人以非语言表达的讯息,例如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声调及语气等。所以当与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沟通时,需要展示明确及清晰的面部表情,让他们理解说话者的情绪。
建立适当社交行为: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难以察觉别人的感受或环境场合的情况,往往有不恰当的说话或行为出现。家长可以透过一些社交故事图片来帮助孩子理解不同的社交情境。家长亦可以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留意及易地而处去了解别人的情绪及行为,建立同理心,从而学习适当的社交技巧。
建立常规、稳定情绪:
孩子可能较难适应环境或生活流程的变化。为孩子建立一个有系统及稳定的生活常规,使他们的情绪较为稳定,减少发脾气的情况。家长可自制图咭,将日常流程顺序贴在当眼处,利用视觉提示让孩子更容易明白及掌握环境或学习的要求。家长亦可预先告诉孩子将会发生的转变,以减少他们因焦虑不安而引起的不恰当行为。
适当运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
孩子的兴趣往往比较狭隘,例如只喜欢玩玩具车。家长可有限度地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来作为他们表现良好行为的奖励,于完成训练后让他们玩一会儿玩具车。另外,家长亦可把握孩子的兴趣,来教导新事物和行为,例如用玩具车作为教材,教导孩子颜色及数量概念。
纵使现今还没有根治自闭症的方法,但合适的训练,加上家长的爱心、体谅和坚持,就是教导和培育患有自闭症孩子的最佳妙策
*本文来自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1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