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闭症孩子不能坐飞机?据《大河报》报道:前天下午,许昌的崔先生带着13岁的儿子,到新郑国际机场乘机前往珠海,临登机时,被工作人员以儿子“行为怪异”为由,拒绝他们登机。在中国,自闭症儿童在上学、乘坐交通工具方面遭遇了诸多困难,公共教育和社会支持服务欠缺。承运人对自闭症认识上存在的偏见,直接导致了对相关规章的刻板执行。飞机拒载自闭症少年有违服务伦理!
自闭症不是精神疾病拒绝自闭症儿童登机于法无据
年,一部聚焦儿童自闭症的电影《我的影子在奔跑》在上海电影节上映,影片聚焦艾斯伯格综合症者(轻度自闭症),讲述单亲妈妈田桂芳独自抚养患有艾斯伯格综合症儿子修直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自闭症儿童的 儿童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自闭症儿童上学、出行离不开成年人的监护和引导,近些年来,在求学、乘坐交通工具方面遭遇了诸多困难。深圳市郝女士的儿子患有自闭症,几十名家长甚至联名要求校方将他拒之门外,许昌的崔先生带着自闭症的儿子到新郑国际机场乘机前往珠海,临登机时,被工作人员以儿子“行为怪异”为由,拒绝他们登机。
《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际运输规则》第34条规定:无成人陪伴儿童、残疾旅客、孕妇、盲人、聋人或犯人等特殊旅客,只有在符合承运人规定的条件下,经承运人预先同意并在必要时做出安排后方可载运。承运人认为旅客的行为、年龄、精神或者健康状况不适合旅行,或者可能给其他旅客造成不舒适,或者可能对旅客本人或者其他人员的生命或者财产造成危险或者危害,承运人有权拒绝运输旅客及其行李。
机场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自闭症并不属于“精神疾病”,但其表达方式的异常会引起周围人的警觉。由于没有条文明确自闭症儿童在不在“不适宜登机旅客”之列,只能根据自闭症儿童实际病情的严重程度、当时表现来判定“可能给其他旅客造成不舒适”、“不适合登机”。为了弥补崔先生父子的损失,承诺返还崔先生的机票损失,并提供其郑州往返许昌的大巴车票损失。
规范机制和社会网络缺失自闭症儿童教育保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中国自闭症人士服务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一半的社区人士认为自闭症就是性格孤僻。对于造成自闭症的原因,有25.39%的人认为自闭症是管教不良而导致的,43.17%的人认为是由于现代生活环境而导致的,还有42.22的人认为自闭症是后天造成的,成年以后也会发病,只有39.05%的人认同自闭症患者在三岁前就会有异常表现。
人们对自闭症的了解很少,还有很多人认为自闭症儿童就等同于智障,或认为自闭症儿童的产生是因为家庭原因,进而会对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产生偏见,这给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也正是由于人们对自闭症的了解甚少,使得自闭症儿童在进入学前教育甚至是义务教育之后,会遇到入学的壁垒。像深圳小学发生的事情,在国内很多地区都有发生过,普通学校以自闭症儿童有行为问题,可能干扰教学秩序等理由拒绝自闭症儿童入学。
依据现行的《义务教育法》规定,自闭症儿童并没有被明确列为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这就使得在实践过程中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问题遭到忽视或拒绝,也能看出政府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面缺乏 虽然自闭症难以治愈,却可以通过教育干预来进行矫正训练,自闭症儿童、青少年可以在家人、学校、社会的共同帮助下,完成基本的沟通交流。在一篇关于“中度自闭症青少年公共交通使用技能学习成效分析”中,作者研究自闭青少年学习乘坐公交、轻轨的时间曲线图得知,他们可以通过练习来逐渐掌握技能,表现稳定,能力增长迅速,从完成各阶段的时间逐渐下降来看,自闭症青少年在地铁轻轨使用技能越来越流畅和熟练,对口语提示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少。
美国融合教育和法律条款并举保障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
自年《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融合教育观念以来,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包括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班级就读,融合教育已成为特殊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主导趋势,并在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取得了丰硕成果。所谓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班级接受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
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美国各界努力宣传“融合教育”理念,每个人对自闭症儿童都持接纳和开放的态度,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参与的融合教育已经初见成效。学者对二至五年级的名普通学生以及17名自闭症儿童的人际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普通儿童会主动邀请自闭症儿童进入到自己的社交网络中,自闭症儿童也建立起自己的交际网络。普通学校里的老师积极接纳自闭症儿童,当自闭症儿童在班级里遇到诸如同伴威胁、嘲笑等人际关系问题时,老师成为他们求助的首选。
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法》是美国残疾人教育的基础,这项法律确保四项基本成果,即任何教育都要保证平等的机会,完全的参与、独立的生活和经济的自足。在年的修订版中添加了自闭症和脑外伤这两种残疾种类,这是美国法律条文中首次明确将“自闭症”纳入保护范围之内。年国会再次对这项法案进行修,修正之后的法案定名为修正案。年版的修案将特殊教育的范扩大,将享受特殊教育权的儿童从岁拓展到岁。
另外,美国政府也高度注重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美国的教育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以上,在特殊教育的支出更是连年增加。美国国会设有专门的自闭症研究听证会,有专门的机构对自闭症进行研究,还会定期划拨款项用于自闭症的研究。美国的精神健康协会作为自闭症研究的主办机构之一,主要承担了自闭症研究的经费投入,其投入的经费主要用于自闭症的生物医药研究。
根据美国精神健康协会年发布的各类疾病拨款金额,自闭症研究项目可获得一亿零八百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年美国财政部又划拨万美金用作自闭症的专项研究。除此之外,自闭症还是美国唯一一个在参议院具听证会资格的特殊病种。年月美国上议院通过了《自闭症应对法案》,布什总统在年月签署式生效。在这项法案的推动下,美国精神健康学会对闭症的研究投入在年将会达到亿万美金,并且将额外的万美金划拨给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飞机拒载自闭症少年有违服务伦理
现代社会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关爱自闭症儿童,已成为一项社会责任。
机场工作人员以“影响安全”为由,拒绝一名自闭症少年乘坐飞机,显然是一种缺少责任担当的表现。从小处讲,是对自闭症患者的一种歧视,等于剥夺了自闭症患者的出行权;从大处讲,是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一种漠视。
不可否认,乘客花钱乘坐飞机,机场便与乘客之间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不仅要向乘客提供相关服务,而且还要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一旦发生了意外,给乘客造成了生命和财产损失,机场必须承担赔偿责任。特别是,飞机作为在高空飞行的一种特殊交通工具,对乘客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也有特殊要求,出于对乘客和自身负责的态度,机场对自闭症等患者乘坐飞机提出一些额外要求,如具有行为能力、需要家人陪护,等等,并无不妥。
但这些要求,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不能侵犯自闭症等患者和未成年人权益。更重要的是,在对自闭症等患者作出一些额外要求的同时,飞机上的工作人员,要针对患者提供贴身服务,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应对突发疾病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然而,机场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推卸安全防范和经济赔偿责任,竟然要求自闭症患者出具“适宜登机”证明,否则拒绝其登机。殊不知,所谓的“适宜登机”证明,其实恰恰证明了机场存在推卸责任和义务之嫌。
可见,飞机拒载自闭症少年,有违服务伦理,也背离了公共交通的初衷。这显然值得事涉机场反思,不能让拒载,成为机场“免责”手段。机场与其靠“免责”逐利,不如实实在在地担负起管理和服务责任,不断完善安全防范制度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特别是,应针对病患、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社会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式的贴心服务,确保他们安全畅通的出行,各项权益均得到有效保障。
白癜风专家有哪些南宁治疗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4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