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成3岁半时被诊断患有孤独症。在中国,这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医院正在牵头进行我国的孤独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儿童保健科主任徐秀认为:“中国的发病率可能比1%少一点,但也少不了多少。”
“autism”在中国大陆被翻译成“孤独症”。这个术语容易让人们把这种疾病与心理障碍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孤独症与“孤独”这种心理感受并无关系。
神经系统的问题使得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都存不同程度的认知等能力障碍,只有约30%人能在标准化智力检测中达到和普通孩子一样的水准。大概有1/4或者1/5的孩子从来没有言语,一辈子不会说话;大量孩子只能使用重复言语,对语言的理解力十分有限。
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孤独”——即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陷,往往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和处理外部世界(包括人际交往)的复杂信息,以及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对于那些视觉过于敏感的孤独症孩子来说,明亮的光线和物体,反光的表面,视野中物品的数量太多,物体运动速度太快或者运动速度不规则……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视觉感知上的失真与混乱。
孤独症孩子的听觉也过度敏感。学校铃声给她的感觉就像牙钻钻到牙齿。汽车快速驶过的声音像是能触发脑子里的什么东西。无法言表的感觉让她“不得不做出反应”。很多时候,“我的反应就是自我伤害,不是以头撞墙就是掐自己,这样做能以某种奇怪的方式把我拉回到现实里来”。
关于孤独症,医学界依然无法回答许多问题:孤独症到底何时发病?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与基因相关?还有哪些因素被证明会影响孤独症的发病?但是,在临床上,一些关键的共识已经形成:没有一种药物被证明是能够治疗孤独症。这是一种终身疾病。
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对于孤独症无计可施。包括应用行为分析在内的干预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被诊断有孤独症的孩子们应当尽快进入针对孤独症的特殊教育机构进行能力培训和行为矫正。在具有一定的社交、认知等水准后,一些孩子能够尝试进入幼儿园和学校,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孤独症治疗领域的一条黄金规则是“早诊断早干预”。当时医学界认为,3周岁是确诊孤独症的可靠年龄。但是现在,医学界已经将起病期扩展到整个童年早期。医院儿科贾美香大夫的建议是:“家长应该白颠疯会传染吗白癜风怎样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