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学习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是宜童师资力量日益充盈的坚实后盾。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训练水平,8月27日上午,宜童教研活动在47号楼一楼如期举行,尽管是在休息日,尽管天公不作美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老师们还是无一例外的按时到场,大家都不愿意错过每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只为给孩子带来最大的改变。
本次教研活动由姜主任为大家讲授《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与提高》。社交是自闭症儿童最难攻克下的难关,也是平时康复训练中着重培养的技能,但是自闭症康复训练并不是要将这一群体特殊化,他们的培训只是“正常孩子教育的强化版”姜主任特别强调说。
姜主任从“社交特点”这一基本概念出发,讲述了社交的持续性、阶段特殊性等特点。“人在情境中”,社交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从儿时出生开始,伴随我们一生,通过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完成人的社会化过程,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社交的要求也在逐渐变化。
接着姜主任为老师们详细讲解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是怎样的?”这一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01
性质上的社会交往缺损
?非语言交流行为方式存在显著缺陷,如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对视。
?无法建立适龄发展水平的伙伴关系,如表现出对其他小朋友“不感兴趣”。
?缺乏自发性与他人共享快乐、兴趣和成就的表现,如不会主动向他人展示自己感兴趣的物品
?缺乏互动性情感交流,如不喜欢主动参与游戏,喜欢独自玩耍
02
在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损
?口头语言发育迟缓或缺乏,并没有其他交流形式的尝试
?有充分语言能力的患者,缺乏主动发起或与人持续性对话的能力
?语言行为重复刻板
?缺乏适龄水平装扮性游戏或模仿性游戏
03
有限的重复或刻板行为体现、兴趣和活动
?个人被包围在一种或多种狭隘的兴趣中,其强度与注意点和常人存在差异
?固执的执行某些特殊而无意义的常规行为或仪式行为
?刻板重复的运动技能动作
姜主任最后强调,社交能力的培养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建立社交能力并不只是简单地理解为“让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也不是一味遵守家长的指令性动作,即使拥有一定的社交技能也并不代表其可以泛化,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悉心引导,逐步形成系统性的社交模式,孩子才有可能举一反三,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老师们表示本次教研活动让自己收获颇丰,日后康复训练的方向也更加明确化,将所学正确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逐步实现康复训练的专业化、系统化,为星宝的社会融合之路打通壁垒,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这是我们宜童人肩负的使命!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