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诊断及干预的研究现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222/4541952.html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称自闭症,是一种儿童时期发生的以社会交往、沟通障碍、兴趣狭隘、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性神经功能障碍。截止到年我国学龄前儿童自闭症患病率约为0.%。我国人口基数大,在筛查中疑似以及未筛查隐藏在个别家庭中的ASD儿童,也将是一个巨大的群体,社交与沟通障碍是ASD患儿最明显的特征,在筛查机构中早期被诊断,并能进行系统早期干预、康复、教育,对其预后有积极意义,故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ASD早期筛查

ASD发病原因复杂,在国内外多项研究中显示,遗传因素往往是多种精神疾病的诱因,也可导致ASD患儿发病。临床中ASD患儿暂未发现特效药物以及治疗手段。ASD患儿早期个体差异较大,有研究显示,一些患儿在其出生13~14个月后即可表现出一些行为异常和临床症状,甚至在出生8个月后可表现出早期症状。即便出现了早期症状,也存在着干预延迟的现象。

年非洲一项研究表明,患有ASD疾病的儿童首次被确诊的年龄为27个月,而干预治疗的起始时间为36个月,从疾病被确诊到干预延误治疗14个月。相关文献显示,早期干预治疗对ASD患儿的预后有积极影响,对其学习、生活、社交行为均有帮助。早期筛查是早期干预的前提,ASD患儿能在早期被诊断并得到干预对其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筛查过程中大多数ASD患儿不存在目光对视,或者停留时间极短,缺乏社会性微笑,不会假装游戏,常拘泥于一些刻板动作,不愿与人亲近等,然而部分儿童又存在着发育迟缓的现象,以及家庭教养方法的影响,导致在评估中不能很好地配合,筛查医生也很难对其做出准确判断。

ASD诊断依据

年5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由美国精神病学会正式发布。这一判断准则的公布立刻获得许多国家的认同,并在许多治疗方案中得到应用。该书中提出ASD患儿的发病时间大多出现在3岁前,具体表现为社会社交需求障碍,且首次将社会交往障碍与交流障碍的概念统一称为社会交流障碍。语言障碍仅作为疾病程度评估的参考,感知觉异常和特别痴迷某些感觉刺激,被列入到刻板行为类别中。新的诊断依据的提出为自闭症疾病的早期发现提供了可能,也使早期干预治疗变成现实。

年中国“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与早期干预共识”一文中,阐述了5种标记行为作为ASD的早期识别行为标记,即“五不口诀”:不(少)看,不(少)应,不(少)指,不(少)语,不当,这些行为大部分在12个月以后可以明显观察,能够帮助筛查医生早期识别孤独症患儿。

ASD干预方法

孤独症早期筛查、诊断,干预治疗的方法格外重要,大家在积极探索各种早期的干预方法,以期减轻患儿带来的家庭及社会负担。由于孤独症患儿个体差异大,制订适合患儿发展水平的个体化干预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说,促进患儿社交沟通技能的发展更为重要。家庭康复训练是患儿家长接受专业医生的培训和指导后在家庭中制订的康复计划,对患儿进行各种功能训练,以达到患儿全面康复的目的。

实践证明家庭对孤独症患儿的影响远远超过外界其他干预方法。相关研究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生活方式有一定影响,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愉悦的家庭氛围中营造训练环境,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往往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护理干预对患儿心理、语言、社交行为、生活技能也有一定的帮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12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