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回顾你好小朋友找回80年代童年

北京雀斑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304/8714315.html
秋山亮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永远停留在照片上的80年代的中国,一个当下社会的「童年」。——引自李子健展览前言

#01

蝉鸣的夏,乘时光机回到80年代

青艸堂联合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共同呈现的「你好!小朋友——秋山亮二作品展」已接近尾声。作为秋山先生的「你好小朋友三部曲」系列作品在中国的首次大展,共展出了幅来自40年前的珍贵影像。它们分别精选自《你好小朋友》《光景宛如昨》《往事成追憶》三部摄影集。与年方所成都店的展览更偏向情感连接不同,这次在专业的展览空间更强调作品本身的呈现,以三个主题板块展示:校园生活、课余玩乐和亲子时光。

「你好!小朋友——秋山亮二作品展」展厅现场。供图: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开幕当天(7月17日),远在东京的秋山先生也通过采访视频的形式与现场观众见面。视频中的秋山先生依旧幽默不减。采访中他也提到在近期整理和编辑40年前的底片时,自己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比如在北京胡同分别的一对男女小朋友让秋山先生联想到日本作家樋口一叶的小说《青梅竹马》;用双反相机为女友拍照的男青年犯了一个有趣的操作失误。在谈到这些记录下了80年代中国社会与日常景象的照片时,秋山先生认为摄影就是记忆本身,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因为照片的记录而得到传承与延续。

秋山先生的采访视频完整版(可点播放键观看)

分享会结束后,青艸堂创办人夏楠为大家导览。也分享了很多作品背后的故事:成都男孩因看了太多的抗日剧而在拍照时面露难色的表情、红领巾的绸缎材质、当时流行的短裤和塑料凉鞋、挂脖子的钥匙绳等等,这些细节重新唤起了现场观众对那个时代的独特记忆。随后,艺厘米ArtCM团队对夏楠进行了专访,分享了关于此次展览的细节以及「你好小朋友三部曲」摄影集出版的温暖故事,精选了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

「你好!小朋友——秋山亮二作品展」现场,夏楠正在导览中。摄影:肖振宇

采访中提及的展厅最亮眼的细节设计便是空间中非常醒目的墙裙。这是八九十年代教室典型的风格。使用了绿色、蓝色墙裙来粉刷三间展厅。

「你好!小朋友——秋山亮二作品展」展厅现场,绿色墙裙尽量还原了80年代的高度与颜色。供图: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在展览动线的三分之二处放置了三张旧课桌,与后方一幅图书馆场景的3x3m大尺寸作品相呼应。书桌上,也特别放置了旧课本。关于作品背后的细节故事,则收录在展览特别设置的画册上,并放置在另外的课桌上供翻阅。当观众观看到三分之二处,可停下进入更深入的文字阅读。「你好!小朋友——秋山亮二作品展」第二展厅的墙角角落,正在翻阅「你好小朋友三部曲」系列影集的观众们。供图: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观众在三间展厅的观展动线,如同在不同的教室内进行穿梭。无论是蓝绿墙裙、旧课桌,还是展厅地面粉笔绘制的80年代经典游戏跳房子的方格,以及鸡毛毽子、弹珠等游戏小物件的陈设细节,都为观众创造了进入秋山先生作品观看的复古时空情境。「你好!小朋友——秋山亮二作品展」第三展厅。图1:展柜中的复古玩具由策展团队精心挑选,观众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现场玩耍,每一件都具有代表性。图2:正在进行的跳格子游戏。供图: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聊到「你好小朋友三部曲」摄影集的制作时,夏楠提到与秋山先生多次的沟通中,最打动她的是,秋山先生对作品的敏锐以及交流时的通情达理。第二部《光景宛如昨》的作品,是在未曾公开的作品中选择印刷的新作品。第一章节延续了《你好小朋友》的快乐,第二章节以「寸草春晖」为主题,进入父母亲情主题的内容呈现。夏楠在整理照片线索时,将一张画面内容为三对年轻父母的照片,放在了章节的最前面。由于画面中并无小朋友,秋山先生耐心地询问夏楠选择的理由。影集里的小朋友,当下已是四十岁上下的年纪,父母则处于六十到八十岁之间,或许有些人父母已经过世。这代人虽已成为社会、家庭的中坚力量,父母情仍是他们想要获得的童年温暖支持的力量。孩子最大的快乐,根源来源于父母,夏楠希望用这张作品来表现。夏楠的父亲在其十七岁时过世,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是她今天的遗憾。当这些话通过日本编辑美帆翻译给秋山先生时,尚未结束,秋山先生便明白了夏楠的用意。

《光景宛如昨》第二章节「寸草春晖」的第一张作品,80年代三对年轻的父母。

与此同时,夏楠也能体会到秋山先生与父亲之间的感情。秋山先生的父亲秋山青磁(-)是日本早期的摄影家,在四五十岁才得长子秋山亮二,父子俩的年龄差距,致使外出时很多人误会他们是祖孙关系。当时秋山先生也选了一张老者抱着小朋友的照片,看起来像是祖孙。秋山先生想到了自己,或许他们也是父子吧。同一张照片,不同人观看时的想象以及与记忆连接的部分,不尽相同。这些关于照片背后的故事,是最打动夏楠的。

《光景宛如昨》,-,桂林,秋山亮二

今年六一发售的最终章《往事成追憶》,没有着意表现孩子们的欢乐天真之姿,而是对围绕在孩子身边的人事物进行日常状态补白,影像风格趋于平淡。少数单幅照片看不见孩子的身影,也描绘出40年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着装风格和休闲方式等,所记录的正是孕育了这些孩子们的时代风景。

迎「五一」的某商场前,-,北京,秋山亮二

着军装的女兵走在街上,-,北京,秋山亮二

着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呼和浩特,秋山亮二

与中国读者更钟爱充满纯然欢乐的第一部不同,夏楠透露,日本摄影文化界人士表示三本之中更喜欢第三部,这是令人意外的。「这本画册更有一种真实感、平淡感,或许淡淡的物语感正是日本人所喜欢的。也希望之后,可以收到更多日本读者关于第三部书的反馈。」更多摄影集的制作与照片背后的故事轻点:ARTLAB

你好!小朋友:,在厦门三影堂跃入80年代的夏天阅读采访全文。

#02

大朋友与小朋友的展厅游戏

预备铃响起,同学们开始上课

第一展厅再往里走一些,在超大幅「少年宫的图书室」前摆放着八九十年代的桌椅与教材,有数学、语文等课本。看到就很想走过去坐下来「读书」,好像立刻进入了学习状态,有的小朋友甚至认真朗读起了课文。桌面上还有前主人们写下的各种涂鸦: 、打气的话语、课桌功能分区线……触摸到这些细节,感觉特别真实。

课外时间到

转到第二展厅,迎面而来的是海边奔跑的女孩们,非常吸睛。一到这里,大概会条件反射做出奔跑的动作,似乎下一秒就要去海边疯玩,炎热的夏天就近在眼前。还有那时的太极拳,小朋友们跟着有模有样地做起来,元气十足。

哪里有小朋友,哪里就是「游乐园」

小朋友们永远是活泼好动的,就算到了安静的展厅,也会迅速找到自己玩耍的方式:踢键子、飞纸飞机、捉迷藏、翻花绳……墙上与现场小朋友们生机勃勃的活力,让空间充满笑声。

爸爸妈妈,一起来玩!

来观展的大部分观众已经有了小孩,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童年,与孩子们分享这份回忆时,也会不自觉地被孩子们的天真影响,在展厅玩起来。观展结束了,又是拥有美好回忆的一天。

#03

旁观大小朋友们的策展团队

这是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第一次举办儿童主题的展览。作为旁观的他们,也有一些切身感受分享:雅丹: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看展。小朋友对着展览海报惊呼:「他们好幸福呀!」我和那位女士相视一笑道:「谁有你幸福。」现在的小孩不懂得当时条件的艰难……但小男孩转过头来指着画面上的「同龄人」对妈妈说:「他们居然可以下河抓鱼!」是啊,物质条件的改善似乎也改变了人们对快乐的定义。如今孩子们的童年被电子产品、数据信息给包围,自然世界隐遁了。很多困难之物变得唾手可得,但很多简单的愉悦也遥不可追了。我们看这些照片怀念的真的是过去的年代吗?或许只是在追忆那些已经失去的质朴未经雕铸的东西吧。

图1:在「昆明湖」捕鱼照片前的小宝贝;图2:厦门十点书店(万象城店)展示橱窗前跳跃的女孩。丽清:比较特别的是很多亲子家庭来看展,经常看到一家人带着小孩子,有些还在婴儿车里,我觉得这是挺令人高兴的一个事情。因为展览现场最后也设置了一些小的游戏环节,然后看到很多成年人都在玩那些小时候的翻绳游戏,就觉得大家好像都找回了童心,是一个让人感到愉快的展览。有一件印象深的小事,就是一位小红书博主,她的孩子有自闭症,观展后她分享了长长的文章,所以觉得这是一个很能让小孩、大人都觉得开心的展览。

小红书博主

一颗黄豆拍摄了小朋友豆豆的观展vlog,扫描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13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