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少年病态心灵微创手术是否能够被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18岁的花样年华,本应在课堂上为美好的明天努力拼搏。但对于18岁的魏某而言,自幼孤独自闭,长大后又确诊精神障碍医院,与顽固的病魔抗争,虽然父母从未放弃这个孩子,但反复发作加重的病情、高昂的医疗费用、周围人的闲言碎语,都把这个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来。

魏某自幼理解能力差,18个月才会走路,成长过程中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曾被上医院诊断为“孤独症、自闭症”,上学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差,不能进行复杂的计算。年,魏某从最初的失眠发展为兴奋话多、吹牛挥霍,自言自语、自笑,凭空能听见音乐声、上课铃声及奶奶的说话声,不断反复洗手,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精神障碍”,住院口服“奥氮平、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但病情反复。年,医院再次诊断“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给予口服“舍曲林、奥氮平”等药物治疗,但病情控制不稳定。

连续3年药物治疗欠佳家属将希望寄托于手术

时间转回今年,经过3年的规律服药治疗,魏某的症状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脾气越发暴躁、易激惹,常与家人敌对、摔东西,言语间辱骂家人;凭空能听见音乐声,自言自语、自笑;行为怪异,收集女性物品,对母亲、嫂子有骚扰行为;有时情绪低落,恐惧、哭泣,性格孤僻、懒散,接触被动,否认自己有病,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如今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门诊拟“精神分裂症、孤独症谱系障碍”收入功能神经科。

术后,患者睡眠质量有了显著提升,术前的暴力冲动、言语激烈、幻觉妄想、思维异常、情感异常、行为异常等症状消除了,懂得与女性保持距离,亲情感回归,与亲属相处融洽,自知力恢复,承认自己患病,还主动询问医生该如何配合后续治疗,这一点说明患者的认知功能通过手术治疗恢复正常。

01:27

为什么术后会出现“奇迹”

与药物治疗方式不同,神经调控手术,是直接调控病变的神经环路,发挥长效治疗作用。神经调控技术是通过微创手术,用物理方法即射频技术,将射频电极插到神经病理环路的特定靶点上,使接触部位的神经细胞发生热凝固,即调控其神经病理冲动的传导。因为直接调控了神经病理信号的传导,不必像药物那样需要参与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所以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例如,术后麻醉药代谢干净后,病人清醒过来就显示了治疗效果,如脾气暴躁的病人立刻变得温和、有礼;原来敌视家人、没有亲情感的病人,术后立即变得对家人亲切、友好;甚至顽固的幻觉、妄想也可立即消失;以前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的,以前掌握的技能丢失的,术后又会恢复兴趣、重拾以往爱好。

至于安全性,现代的精神外科手术,手术操作不在脑的智能区、运动区和语言区域,术后不会出现呆傻、偏瘫、失语等现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142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