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自闭症的神秘面纱,守护来自星星的孩

对孤独症人士的误区如此之多,不但成为文明社会的不和谐杂音,而且人为加大孤独症群体融入社会的障碍。

孤独症人士的核心症状是社会交流障碍、行为和兴趣刻板狭窄,他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融入社会,而公众的误区使他们融入社会难上加难。

「因为误区,有人认为孤独症儿童是天才,不需要特殊支持」

「因为误区,孤独症儿童被拒绝入学」

「因为误区,孤独症家长被逼上绝路」

「因为误区,小区业主拒绝孤独症家庭入住」

这些悲剧时有发生!

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倡导遵守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和我国《宪法》精神,孤独症人士是社会的一员,他们首先是人,他们是应该享受一切权利和社会发展成果的社会成员,不应该因为存在障碍,而失去人的基本权利。

孤独症人士需要一个全纳的社会,需要社会创造条件来接纳他们,使他们融入社会,创造自己的价值。

孤独症(autism,又译自闭症),其典型症状是社会交往以及语言沟通能力的缺陷和重复性的刻板行为。孤独症的概念最早由Kanner()在《孤独症情感障碍》一文中提出,最初被称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infantileautism)。

症状表现

1.社会功能方面

孤独症儿童缺乏与他人的人际互动,他们逃避与人接触,在幼儿期就已经显现出对人的冷漠与梳理。他们特别逃避与人的目光接触以及身体接触。

哪怕是你看着他,他也会把头扭开,以避免目光接触。一般的小朋友都喜欢被别人抱抱,但是孤独症儿童恰好相反,哪怕是被父母抱起,他们也会将身体扭向远离成人身体的方向或者保持僵硬的姿势。

等他们大一点,他们会独自玩耍,很少寻求他人的注意和安慰。这些儿童还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看起来很冷淡、漠然。同时,孤独症儿童对他人的交流反应冷淡,所以不能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2.语言沟通方面

约一半的孤独症儿童缺乏言语发展能力。他们只能用简单的词语与他人交流,并常以哭或者尖叫表达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

稍大的儿童会拉着大人的手走向他们想要的东西。另外他们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如使用重复性模仿语言。即以鹦鹉学舌的方式重复自己刚刚听到的话,而常常不能回答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因此他们无法正常地与他人学习,也无法向其他健康的儿童那样学习。孤独症儿童在陌生环境或遇到困境时,重复性模仿语言会更加频繁。

孤独症儿童往往很难理解人称代词,例如“我”和“你”不分,当某个儿童想吃东西时,他可能会说“你能吃个苹果吗?”。

他们对言语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只会从字面理解话语的含义。他们很难适应正常的交流,往往他们说话的语调节奏都会让人感觉怪怪的。

3.行为方面

刻板行为:例如习惯性拍手,摇晃手指,用脚尖走路,不停地旋转,冲撞的动作等等。

在电影《雨人》中,作为孤独症患者的哥哥雷蒙令人印象深刻,哥哥雷蒙要在固定的时间看固定电视节目,每餐有固定的食谱,只吃8块鱼排,要在固定的时间睡觉,只穿从某个商店购买的平角内裤。这些都是刻板行为的表现。

如果你打破他们的刻板行为,他们会表现出极度不安,甚至大发脾气。此外,他们可能还会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例如打自己的身体或反复用头撞墙。

4.智力和认知方面

很多人觉得孤独症患者都是天才,例如《雨人》中的雷蒙,他可以准确报出飞行史上所有重大空难发生的航班班次、时间、地点、原因,他能迅速数清掉在地上的根牙签,他也能记得电话簿上任意一个读过的电话号码,他的心算速度不输计算器。

但事实是,超过70%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大约20%智力在正常范围内,而只有约10%的孤独症儿童表现出超常的智力。

孤独症的病因

目前,对于孤独症的病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有这么几个原因值得大家探索研究:

1.大脑机制

尸体解剖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大脑有一系列的变异,包括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边缘系统尤其是前扣代回、海马的树突减少。这些发现可能与人际交流障碍有关。

对猴子做的研究表明,前扣代回、海马的损伤,都会产生某些类似于儿童自闭症的行为特征。也有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小脑部位也发现显著异常。

还有的研究者从神经递质的角度来研究自闭症,例如五羟色胺(5—HT,通俗来讲是一种可以让人感到愉快的神经递质)。

2.环境因素

因为有些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报告说,孩子随年龄增长表现一定程度的功能退化现象,所以引发了对环境因素引发自闭症的研究兴趣。虽然证据还不足,但是不能排除环境因素是导致自闭症产生的原因。

3.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造成自闭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双生子和家族系谱的研究提供了关于自闭症遗传原因的证据。单卵双生子的患病一致性比率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遗传几率大于90%。

家族研究显示,病人直系亲属实际的发病率是2-7%;相对一般人群的流行率高出50至倍。自闭症的遗传基础是确定的,但遗传传递的模式目前仍不清楚。

对于自闭症的治疗与干预,自然是越早越好。进行干预的时间越早,选用的干预方法正确,能保证高强度的长期系统的干预,同时能够得到家长的联合干预和家庭支持,病情较轻的患儿,预后较佳。

反之,年龄较大,症状严重,比如:智力功能、语言能力、社会功能、适应性等较差,不能进行专业的训练,不能坚持高强度和长期系统的训练,不能得到家庭的支持,预后较差。总之,早发现早干预,选好方法,家庭做好支持,患儿的预后情况就会较好。

孤独症群体的现状

《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简称蓝皮书)显示,在我国13亿人口中,可能有超过万的自闭症人群、万的自闭症儿童,并以每年将近20万的增长速度。

我国诊断的第一代自闭症儿童,如今已经长成35到40岁左右的中年人,90年代诊断出的自闭症儿童也已成年,到了进入社会和职场的年龄。

他们之中被用铁链囚禁、或被关进精神病院而永远与社会隔离的例子并非罕见,他们的实际生存状况不堪设想。

蓝皮书还指出,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共患病多,医疗保障不健全:调查显示,自闭症谱系(简称ASD)人群中有60%以上有共患病。

大多数的自闭症谱系障碍人士没有医疗保险,不能享受医疗费用的减免和报销,使得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的各项医疗费用也会大大高于普通人群,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加重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家庭已经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

对于孤独症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融入社会、与同龄人共同成长。对于普通人来说,请不要歧视他们,请用温柔的心包容、接纳他们。

要告诉自己的孩子,在这万千世界里有一群人,他们患有孤独症,看起来和我们有一点点不一样,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同,只要我们能看到彼此的不同,尊重、包容与接受彼此的差异,我们就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lzbz/13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