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把我的精力投入到“自闭症儿童调查”上了,主要是线上用“问卷星”(到网上搜“自闭症儿童行为判断标准”即可参与)、采用国际权威的CARS量表,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自闭症,也可以判断孩子自闭的程度。另一种形式是线下的人工调查,由于疫情的影响见不到孩子,不能对孩子进行身体机能检测,也只能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了。
为什么要人工“复查”?因为我发现一些被CARS量表判定为“非自闭症”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确定是自闭症,当然,这也是受家长的启发。说来也很有趣,有位家长做了CARS问卷后测定为“非自闭症”,但她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我当时还安慰她:国际权威的测评应该不会有问题,最后没坚持过她,就给孩子做了个“复查”,结果确实是自闭症。因为量表的第1题“人际关系“和第11题“语言交流”两项都是“中度”异常,还有四项是轻度异常,但总分依然没有到30分,所以,系统会判定是“非自闭症”。而人际关系和语言交流两项出了问题,就可以断定为自闭症了。
参与自闭症调查的,都从哪里来?
到现在为止,参与问卷的有人(已经去掉两个无效问卷),我们看一下孩子们的来源:广东29人、山东16人、江苏15人、湖南12人、上海10人、北京10人、四川10人,湖北、广西、安徽各8人,本人所在的吉林省只有6人参与。
参与自闭症调查的,为什么广东、山东和江苏的多呢?
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一位同事看了一眼本次调查的统计结果,他突然问了我一句:啊?广东的自闭症儿童这么多!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拿出来讨论一下,其实,我的同事的想法是错误的。
(1)这个数字只是参与者数量
参与者,并不是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参与者是对自闭症这个话题比较关心的,或者是不太确定自己孩子是不是自闭症的,或者是我朋友圈里有人为了支持我而填写的(真有两个来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lzbz/14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