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训练四步曲,让孩子开口说话不再难

分清孩子的语言状况

1.无语言能力:此种情况通常被认为可能是听力障碍或失语症的表现。

2.立即仿说: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意图的一种方式。如果仿说的内容有所变化,那么它很可能具有沟通意图;反之,如果仿说的内容缺乏弹性,那么它可能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说:指在一段时间之后不断重复某些词汇、短语、句子或完整的一首诗或歌曲。这种行为可能是沟通性的,也可能是非沟通性的,而且这种行为的发生通常与特定情境或压力相关。

4.语言表达缺乏互动性:此种情况表明儿童只是在简单地报告,而并非进行一场有来有往的谈话。此外,他们缺乏一般人在交流时常见的问答互动特性。

5.无法调整语言表达方式:儿童在说话时缺乏语音、语调、节奏和音量的变化,其语言表达方式可能显得非常机械化。他们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情绪或感受,同时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调整自己的音量。

6.无法区分同音字义:例如无法区分学校和校正的读音。

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9.缺乏对肯定与否定概念的理解:往往使用“不”来表达否定意义,而很少或根本不使用“是”或“好”来表示肯定。

10.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1.语言表达不规范:可能会使用自己的独特语言,只有那些经常与他接触的人才能理解其语言的真正含义。

12.提问频次低:除规定的行动表现外,他们很少有疑问并主动提出问题。

13.固着性:不管情境的变化,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4.固着性:不考虑情境变化,重复述说某段言语的特征。

好的,以下是按照您的要求重新改写的内容:

15.不会运用表达因果关系的措辞:诸如“因为”、“所以”、“因而”、“如果”之类的词语均需避免使用。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原则

(一)不断地对儿童说话

在针对孩子的语言交流中,我们应该采用简短精确、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的表达方式。举例来说,当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穿衣服的动作时,我们可以直接说:“宝宝穿衣服”,然后提高音量并停顿一下,同时用视觉提示来辅助表达,将衣服拿到孩子面前并做出穿衣服的动作,以帮助孩子理解并记忆。

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过多的言语表达,这会让孩子无法抓住重点。就像如果老外在耳边说一堆英语,我们也会感到困惑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将孩子的语言控制在三个字以内,并尽量使用简短、精确、明了的表达方式与他们沟通。

注意:对于还未掌握语言的孩子,我们应尽量使用单个词或简短的词组与他们交流,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建立语言基础。

(二)面向儿童的视线进行交流

为了让孩子对我们的话语进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lzbz/144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