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下

白癜风专家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编者按: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人格特点也具备差异。究竟是为何导致我们之间相像而又不同呢?究竟孩童的人格俗称是受先天基因影响深远还是后天改变的呢?本文从人类起源、教养迷思、模块化思维、关系系统、社会系统和地位状态系统六个层面带你探索其中的奥秘。本文译自FSblog,原文作者JudithRichHarris,原标题“WhyAreNoTwoPeopleAlike?”。

本文是朱迪思·里奇·哈里斯(JudithRichHarris)作品系列的第二篇文章。请参阅第一部分。

当我们结束对朱迪思·里奇·哈里斯(JudithRichHarris)关于人类人格研究第一部分的探索时,我们已经开始通过深入研究她认为在决定成人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三个系统中的第一个系统来勾勒出她的理论。

第一个系统是“关系系统”(Relationshipsystem),这是我们一出生就自动开始建立的“人际信息词典”,用来回忆我们一生中遇到的人的细节。这种精神上的关系网承载着大量的内容,但它只是一个更大系统中的一个齿轮。当我们开始统计字典中的数据时,关系系统的工作开始以更广泛的方式影响我们。

这导致我们开始发展第二个系统:社会系统,我们用它来弄清楚我们需要如何行动,以适应我们需要成为社会的一部分的群体。

回顾第1部分对社会化的定义:“习得特定社会中被认为合适的社会行为、习俗、语言、口音、态度和道德。”

当哈里斯说“特定社会”时,她也指“特定群体”——当然,我们对待父母的行为不像对待朋友、同事、邻居或自己的孩子那样。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规范,我们必须学习它们。除非我们是自闭症或其他严重的精神障碍,否则我们就得这样做!通过自动使用大脑收集的信息来做到这一点,这称为隐性知识。

正如哈里斯在书中所讨论的那样,即使是患有严重痴呆症、帕金森氏症或健忘症的患者,也能回忆起各种记忆。她提到了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Frederick)的健忘症患者,他不记得自己最近打过高尔夫球,但他没有忘记关于打高尔夫球的机械知识、行话、习俗和规则:

并非所有的记忆都是一样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记忆障碍。弗雷德里克失去的是形成新记忆的能力,这种新记忆被称为“情景记忆”,即一种对实际事件的外显记忆,可以被有意识地回忆起来并转化为文字。他保留的是语义性记忆(事实性知识)和内隐或程序性记忆(比如如何打高尔夫球)。你可能有父亲教你打高尔夫球时的情景记忆,和如何打高尔夫球的程序性知识。遗憾的是,你对父亲的显性记忆可能会比你对如何打高尔夫球的隐性记忆更早消失。我们收集的内隐社会知识,很多人称之为刻板印象,但其实非常有用。

当我们开始通过社会关系系统收集的大量信息,来开发我们所认知和定义的类别时,会变得渴望弄清楚自己适合于哪类群体,并开始采取适当的行动成为该群体的一部分。“同辈压力”这个词描述的不太恰当,同辈根本不需要向我们施压,我们就想成为他们团队的一员。哈里斯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谈到,即使是一个从远处看着其他小姑娘而不与她们互动的小女孩,也会开始像她们一样行事,希望变得更像她们。

其他物种能够定义关于群体的信息并创建类别,但人类有一个独特的问题:我们都属于许多不同的类别。刚才在上面提到过,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的角色,男孩、男人、学生、孩子、父母等等。我们必须学会独特地驾驭每个角色。

社会环境的不同,从而导致自我分类可以随时改变。在学校食堂或操场上,男孩和女孩通常会把自己归为男孩和女孩,但刻薄或专横的老师的出现会让他们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上,把自己简单地归为孩子。在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之后,民主党和共和党一度将自己简单地归类为美国人。

社会分类独立于关系系统运作。作为一种适应群体的物种,像黑猩猩或蚂蚁,人类必须成功地找到如何“相处”的方法来进化能力。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最终会和他们周围的人相似:为了成功地社交,我们必须变得和他们相似。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拥有了群体的风俗、习惯、语言、口音、目标和抱负的类型,以及我们周围文化的许多其他特征,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这些特征会继续存在,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不那么显著。

社会系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变得和周围的人相似。那什么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仍然如此不同?哈里斯称之为状态系统,这是拼图的最后一块。

地位状态系统

哈里斯理论中最具推测性、或许也是最具争议性的方面可能是她对我们如何在自我认同的群体中所处状态的思考。她相信,而且她所收集的证据确实支持这样一种理论,即这种对优越感的竞争是人类性格的一个主要长期调整因素:

我现在说的是团队内部的竞争,经典的达尔文竞争。与同伙竞争就是争取地位;目标是要比同伙们做得更好。”进化心理学家唐纳德·西蒙斯(DonaldSymons)观察到,地位越高的人可以获得世界上更多的好东西。

但对人类来说,争取地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对于如何进行,没有直接的规则;没有哪一套策略对每个人都有效。地位状态系统的任务是制定一个长期的行为策略,该策略是为其所在的个人量身定制的。

情绪器官是数据的专门收集者;每一种都被调整为有选择地对特定种类的线索作出反应。关系系统和社会系统都收集关于其他人的信息,地位状态系统有一项更困难的工作:它专门收集关于自我的信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的一件重要事情是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强壮还是虚弱,漂亮还是平淡?如果没有这些信息,他们就没有任何依据来决定是试图支配他人还是不战而退,提出建议还是听从他人的建议,主动出击还是被动接受。

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年轻人收集信息,了解他们如何与其他成年后将成为他们竞争对手的人进行比较。有了这些信息,它们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长期的改变。

再强调一下,这些系统之间经常有冲突。与此同时,我们会觉得自己被群体所接受,有时又会觉得自己在群体中没有什么地位,这些事情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我们。

自我意识是在漫长的酝酿期慢慢形成的。我们知道自己比大多数人强壮,比大多数人聪明、有趣、敏捷、好看、温文尔雅、高大、苗条,或者相反。我们开始调整行为以发挥我们的优势,作为一种成功引起他人注意力和竞争地位的方式。

例如,一项经济研究探讨了身高对成年男性收入的影响。一旦经济学家们弄清楚了这一切,他们发现,不仅仅是个子高的成年人收入更高:重要的是他们在青少年时期的身高。如果你长得晚了,你赚的钱并不比普通人多。

将这项研究与另一项关于青少年身高和性格特征的研究进行交叉对比,哈里斯认为,由于身高以及其他相关特征,如力量和运动能力在你年轻时通常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们可能会对你的性格产生长期影响,包括自信和领导能力。身高是如此,其他特征也是如此。

所以当我们收集关于其他特定类型人的信息并将其输入前两个引擎--关系系统和社会系统时,我们也会收集他人对我们评价的信息,这将进入第三个系统---地位状态系统。通过该系统,我们能够设计出符合自己特定情况的个性特征。

以下是哈里斯认为“状态系统”的魔力:为了收集和存储关于自己的信息而设计的一种状态系统,巧妙地利用了关系系统(旨在收集关于他人信息的系统)的特性。这两个系统的活动是这样吻合的:当你的关系系统收集关于自己的信息并将其存储在人际信息词典的页面上时,状态系统则试图弄清楚你在那一页上记录了什么。你把你了解到的关于自己的信息分开,不会和关于其他人的信息混在一起。这个系统需要的是从广义的角度来描绘我自己。

状态系统利用这些信息来为它的主人制定一个长期的行为策略。使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收集的数据——谁能打过我?谁经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lzbz/14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