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到底要不要带孩子去医院诊断自闭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更多的家长、家庭及孩子。在看文章前,我简短的自诉一段。当我发觉自己的孩子可能有“自闭”倾向的时,我是焦虑,精神紊乱,心里异常痛苦,每天煎熬度日,在网上查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就认定自己孩子是如何如何的有问题,医院儿童心理发育及行为科,因为跟预约时间晚了3分钟拿不到号,就这样没看成,回到家后,自己也开始冷静反省自己,回忆孩子的成长,反思自己。自己的孩子自己再清楚不过了,我知道我需要更多的了解“自闭”这个问题,很庆幸,我找到了方法。往往成年人固执的观念,对孩子一错再错的对待。这种不知自省贸然对孩子贴标签难道不是再一次深深的伤害弱小无知的孩子吗?希望家长能自我冷静,调整好心态。回到孩子成长细节,了解根本原因,跟孩子一起努力,迈出每一个坚定的脚步。只愿所有的孩子都是健康平安快乐一生”。

任何诊断都有误诊的可能,何况“自闭症”这样一种从生理上无从验证的问题。同时,既然儿童精神残疾或智力障碍的观察起点和康复终点都在教育系统里,医院前,家长应该先问问自己,找医生的目的是什么?

且不说“智商”是个动态的现象,“测智商”的科学性本身就值得怀疑,即便能准确测出高低,测试结果对孩子或家长来说,意义和价值又在哪里呢?孩子知道自己是个低智商的人,这对他有半点积极意义吗?相较于知道自己是个智力正常的人,哪种认识有助于他的自我成长和发展?家长知道孩子智商正常如何,知道孩子低智商又将如何呢?

同理,动机决定手段,信仰决定态度。在要不要找医生诊断“自闭症”的问题上,家长们一定要想好,为什么要去找医生,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医院看精神科,本身已在表达某种潜台词。并且,孩子在交流上正不正常、成因如何,和孩子短暂接触的医生,其判断的准确性会超过家长吗?

如果一定要带孩子去看医生,不要轻信一位医生的判断,哪怕他职称很高,资历很老。诊断必须由数位医生共同参与,若儿童心理学家或教育学者参与,从后天成因上考量,则更好。医院不能组建这样的诊断小组,家长自己可以在找过心理医生后,再找教育学者从后天教育上找找问题根源。孩子的“自闭”如果被诊断为后天成因,不是先天病,其实更具希望,为康复留出了更大的机会。

如果家长在前面有教育方面失误,孩子表现出“自闭”状态,该怎么办?首先立即中止对孩子伤害性康复,让孩子的生活和整个家庭生活恢复正常,然后寻找自己在育儿中的失误,把健康美好的教育还给孩子,同时不断调整自己心态,耐心等待。

人类一切美好的思想和感情都是相通的,古今中外的人都一样,古今中外的教育业一样,年前长在乡野的一棵树需要的东西和年后长在城市高楼下的一棵树需要的东西是一样的,基本养护原理是相同的。“自闭症”康复路径必须是:从家庭生活中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

说到细节,教育不在宏大的理论中,在每一个细节中,做好了细节,就做好了教育。细节是无穷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悟到了这些规律,就能处理好细节,具体地,建议从这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多收集优秀教育案例。案例看得多了,经验就累积得多,自己如何做,自然就容易找到感觉。

第二,精心阅读几本经典教育类书籍,不必读很多,读几本就可以,但这几本要反复读,反复比对自己的认识,努力优化自己认识。那些书是“经典教育著作”,这个问题见仁见智,简单的判断就是,能够穿越时间和国界的就是“经典”,推荐卢俊的《爱弥儿》、弗洛姆的《为自己的人》、尼尔的《下山学校》,以及苏霍姆林斯基、蒙台梭利、杜威等人的教育著作。

第三,必要的情况下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以便家长从他者角度了解自己。当然,这需要家长有“认错”的心理,做好挨批评的准备。

总结以上几条,改善的根本办法,是家长可能把功力用在自我心理调整上,亲子关系修缮上。这是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家长可能会有很多迷惘和痛苦、但只要肯低下头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肯定会走出泥泞。“自闭症”从教育上来,必须要回到教育中去,在一个合理的关系链接中,所有问题之结才能被一一解开。

一切问题,想要解决,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根源,问题就解决了一半,通过促进家长教育方式的改善,还孩子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却是永恒而有力的。

如果您喜欢,请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1、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2、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

或者







































去哪里治白癜风好
白癜风早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lzbz/5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