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防误诊,至少做到这三点

编者按

我的孩子兴趣非常狭小,是自闭症吗?我的孩子不喜欢跟其他小朋友玩,是自闭症吗?我的孩子听不懂大人说话,是自闭症吗?现实中,这些与自闭症症状相似的病症困扰着很多家长,那该如何通过相似的问题表现判断孩子的具体情况呢?我们来细致分析一下常常被误诊为自闭症的几种病症。

很多家长收到不合适的诊断,耽误孩子康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诊断时挂错了科。很多人会认为小孩子的问题,应该挂儿科。由于坐诊医生对自闭症知识了解得不充分,诊断并不能做得准确。哪怕出现儿科转介神经科,神经科的医师或多或少会被儿科医生的判断所影响出现先入为主的判断,因此获得的诊断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随着国内对自闭症认识的提高,医院医院都设有小儿神经科,针对孩子的神经发育情况进行评估检查。自闭症的检查应该医院医院,挂精神科或神经科,避免二次转介影响专业神经科医生的诊断。

要点

01

就诊前心中有数

在寻求医生帮助之前,关于自闭症,家长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了解孩子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可以适当做笔记):

1人际关系障碍

①没有依恋行为

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粘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缠着大人不放)。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

②对亲人和生人的反应没有很大的差别

看到妈妈来了,爸爸下班了,不会表现出特别高兴,常常是没有什么反应;看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认生。

③对人际关系不感兴趣

对团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很少主动找人玩,很少主动参与一群人的交谈,也很少能和他人维持真正持久的友谊。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会在人际关系上有所进步,但仍表现出对“人”不感兴趣的特征。

2沟通障碍

①语言沟通障碍

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发育迟缓。许多家医院,就是因为“几岁了,还不会说话。”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难以交谈,如被动回答,答非所问,重复提问,话题单一;人称代词错用,常常是不用人称代词,“我”与“你”混淆。

②非语言沟通障碍

不使用眼神传达信息或感情,眼光常飘忽不定;不会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与妈妈或其他人交流。

3刻板行为

①对人、物的固定反应

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

②日常生活中有固定的仪式

往往表现在吃饭前后、睡觉前后,上厕所前后及出门前和刚回家时,会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这些都被称作仪式性的行为。

③自我刺激

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玩自己的声音(叫、笑、自言自语)用手摸嘴唇、耳朵或其他身体部位,玩手指、拍手、跺脚,身体前后摇晃,原地转圈等。

4对外界反应异常

①反应过弱

很多自闭症的父母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与他们无关。

②反应过强

也有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如用双手捂住耳朵,好像能听到旁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刺激,也有人对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

要点

02

就诊时多问为什么

在对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时医院的时候仔细观察医生给孩子做诊断的过程。看看孩子在诊断时候的表现与在家日常的表现差距有多少。

国内和美国在医疗方面有很大不同。国内的医生很多对自闭症不了解(其实美国也是如此)。同时由于“供不应求”的现象在诊断的时候医生也不能给每个孩子太多的时间。较快的诊断让家长担忧。因为自闭症诊断依靠的主要是仔细和全面性的观察和评估。

焦急的家长在带孩子看医生的时候可以问以下问题,来确保医生的确对自闭症有一定的知识和了解。在听取医生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在做自闭症诊断的时候请家长敢于问“为什么”。如果医生在答复中答案模糊或者“不合逻辑”建议换医生诊断。

家长可以问以下这些问题(仅供参考)

1)你为什么认为我的孩子有自闭症?

2)你将会用什么方法来诊断孩子(测量表,观察)?

3)如果孩子对人和环境不熟悉而不能进入状况,你们怎么进行更好的评估?

4)我的孩子会接受其它检查么?(比如癫痫、新陈代谢、大脑)。如果会,请问具体是哪一种/几种检查?都是为了筛查什么?

5)如果孩子会接受一些比较“恐怖的检查”比如验血或者核磁共振,我如何来帮助孩子放松?

6)请问我的孩子在发展领域的现状是怎样的?我应该有怎么样的“期待值”?一般孩子在此年龄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7)你会给我的孩子开口服药或其它药的处方么?如果会,具体是什么药?为什么要吃这种药?药的副作用是什么?如果有副作用,我该如何对待?

8)(若孩子有语言迟缓可以问)我、孩子的语言能力会不会是自闭症以外的障碍所引起?

要点

03

就诊后认真评估

如果医生在以上问题都给了家长有逻辑能够接受的答案,家长也不要过于急切地将诊断结果贴到孩子身上。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医生做出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短暂性、阶段性的,还是孩子的普遍状态。尝试加入当地线下星妈群体或者线上团体、交流平台,了解该阶段适合采取的干预方式。

如果发现孩子的状态比问诊时候状态好得多,家长请根据孩子的主要问题进行尝试性干预和训练。可以选在在家中自己进行,或者前往专业机构求助。如果孩子回家后日常的状态与问诊时的状态基本相符,此时家长就需要去了解当地专业机构,以及相关补贴申请的条件,并着手开始准备。

这是一个真实的病例:

因为从小学习成绩特别优秀,16岁的小彤(化名)一度被视作小天才。

小彤的家长介绍说:“孩子因为不仅学习成绩很好,智力水平也挺高的,尤其是英语特别好,小学时休学了一年没学习都考上了重点初中。可自从上初二以后,小彤的行为举止却出现了异常。小彤的家长接着介绍说:“孩子总是问别人她是不是显小、聪不聪明什么的。

在她的思维里,显小、聪明,别人就会喜欢。而且她会一直追问,问得你干不了别的事。还有,她经常会发脾气,说同学欺负她、老师排挤她,后来干脆就不去上学了,说别人的眼神、表情对她不友好。”

无奈之下,家人带着小彤辗转求医,她先后被诊断为强迫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但经过各种治疗,症状却没有改善。直到最后,小彤被确诊为阿斯伯格症,经过专业机构的对症治疗,孩子才逐渐重新适应普通社会环境。

本文转载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比较好呢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很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lzbz/7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