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多动行为障碍个案心理辅导

自闭症儿童多动行为障碍个案心理辅导

彭永茹

江门市启智学校

自闭症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语言、认知、沟通与交往、情绪、多动行为等方面存在着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干预自闭症儿童多动行为障碍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我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制定了音乐游戏治疗法、行为塑造法、服从训练、代币管理法、消退法、惩罚法等几方面开展个案研究。经过训练以后,个案的多动行为障碍逐步减少并消除,通过这一案例的介绍,以供特殊教育工作者参考。

自闭症儿童多动行为心理辅导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小衡,男,9岁,是我校一年级自闭症儿童。上课不能安坐在教室,注意力难以集中,总是蹦蹦跳跳的,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爱动教室里的玩具,经常拿个毛毛狗惹同学老师,爱搞别人的东西,喜欢搞恶作剧,上厕所时故意在同学后面尿湿同学的裤子。不能自主排队,在队伍中经常欺负同学,有推拉行为,经过有门、开关的地方都会伸手去碰,有时在走楼梯过程中脱离队伍跑其他地方去。喜欢紧紧地抱着大人,每当家长来接送孩子时,都会飞快地扑上去把叔叔、阿姨紧紧的抱着,怎么也不肯放手,吓人家一跳。此外,小衡的精力也特别充足,午休在睡室动来动去,嘴巴不停地念念有词,重重复复地说着一连串广告词,极度兴奋,影响师生作息,造成很大的困扰。午休铃声一响,立刻强拉着班里比较弱小的同学的手,飞快地冲下楼梯,跑回教室,一边跑一边熙熙嚷嚷的大笑,吓得同学大哭。

据家长反映,小衡比较喜欢玩玩具,积木堆得比较好,特别喜欢中国移动的图形、商标、符号等。小衡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好,自己的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的,自己的东西也保管得很好,从不会丢失自己的东西。小衡的认知能力比较差,只会鹦鹉学舌那样重复别人的话,有读写困难。

二、背景资料

(一)家庭背景

案主是独生子,父亲张某,50岁,初中文化程度;母亲梁某,45岁,高中文化程度。案主父母在工厂上班,工作比较忙,有时要上夜班,对案主的照顾相对较少,大部分时间由外婆照看。家庭教育方式上,张父和外婆都是急躁型,看到孩子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就打;梁母比较溺爱,同情孩子的遭遇,什么都满足他,舍不得管教孩子,认为他都已经是这样的孩子,就什么都由着他,不见得别人责骂孩子。

(二)学校背景

1、经常惹同学生气,会打、推同学,扔同学的书包,有时还向人吐口水,常常上厕所尿在同学的裤子上,喝水把水杯的水倒在同学身上。

2、看见高大的同学或者老师、家长,就会跑去紧紧的抱着别人,不肯放手。

3、每天每时重重复复地说着广告词。

4、活动课到处跑,乱搞学校的财物,每次都要老师到处找他,要放在身边又拉又拽的。

5、课堂上有时坐到桌面上,趁老师不注意时就跑到黑板上乱搞触摸屏电脑。

三、原因分析

案主是比较典型的孤独症儿童,他的行为比较刻板,在语言、交往等方面有问题,经常出现刻板地鹦鹉学舌,重复或延迟他人的言语或广告词,动作发展不协调;喜欢坐固定的座位,并要求同学也坐固定的座位,喜欢整理东西,东西乱了要放整齐,不适应环境变化。

案主没有上过幼儿园,只在机构里做过短暂的训练,刚来到学校陌生的环境就会出现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空间环境大了,需要按照学校的模式进行生活,不适应就会变得任性冲动,加之言语表达缺乏,语言理解能力差,家长没有得当的教育措施,责骂、痛打或不舍得管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四、辅导时间

年9月1日——年4月30日

五、辅导策略

(一)音乐游戏治疗法

根据对自闭症儿童基本情况的分析,采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案主中心游戏治疗的方法,帮助儿童做事情要遵守规则,融入同伴的生活中,已达到培养适应性行为,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目的。

在玩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走过来和大家一起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只会在教室走动,我就牵着他的手带他过来参加这个音乐游戏活动。一开始他就乱来,还在后面推同学,整个圆圈扭扭歪歪,乱糟糟的,音乐游戏很难进行。于是,我就在地上铺上一块块地垫,围城一个圈,让学生脱掉鞋子走上去,踩着地垫走,我播放音乐,先领着他们示范玩一次,边玩边指导他们该怎么做动作,开始一周,都是我领着他们一起玩。到了第二周,案主开始慢慢适应了,一听到做音乐游戏,主动走过来玩《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在同学的带领下能较好的融入游戏中,游戏结束能主动收拾东西。第三周,我们改为《拉个圈圈走走》的音乐游戏,游戏前我除了反复跟他讲规则外,还采取先带着他玩的策略,然后放班里的学生和他拉手在音乐下一起玩。开始时,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站立,什么时候蹲下去,我就跟在他后面,反复提醒他。玩了几次,我感觉到他对游戏规则开始理解了。后来他终于懂得了如何“玩”游戏了。现在他每天都和同学玩在一起,上课也知道了要守规则,在课堂乱跑的次数少了。

(二)行为塑造法

案主的自理能力比较好,东西会收拾整齐,我就利用这一点塑造他的行为,让他学会帮助他人。

1、第一个标准是起床后案主要帮助旁边的同学穿衣服、穿鞋袜,如果做好,立即给予口头表扬,给个大拇指。当这种行为有了稳定的表现以后,即当案主一起床后就会主动过来帮旁边同学穿衣、穿鞋袜的时候,我就提出第二个更高的要求。

2、第二个标准是如果案主见到自理能力差的同学不会个人护理时,都会主动去帮忙,才给予强化。如果只帮助之前的那个同学,就不要给予强化。当第二个标准达到后,有了稳定的表现时,也就是一看到有同学需要帮助时就会去帮忙,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3、第三个标准是如果看到别的班级的同学需要帮助时,表现出要出帮忙的愿望,就给予强化。当达到第三个标准是,有了稳定的表现后,就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样一步步下去,案主就会逐步形成我们希望他形成的行为。

(三)服从训练

服从训练,主要培养案主的配合能力和积极的配合态。

1、听声音,学生做出相应反应。主要训练案主听到某种声音后主动做出反应,玩堆积木时,我出示食物,问他:你想不想吃?当我喊他的名字时,能应答我就给予积木玩,并奖励食物。当听到雨声时会收衣服和关窗,在训练时,让助教往教室下淋水,模拟下雨的情景,这时我让他听:这是什么声音?然后发出指令:下雨了,快收衣服和关窗。

2、听指令,学生做出反应。培养案主积极配合的态度,比如听指令“吃”,做出相应反应,我逐个把食物放在学生的桌面上,等候老师的指令。但没听到老师说“张开嘴巴,吃”的指令时,学生不能动桌面的食物,动了就要受到批评和取消下次食物,在听到老师发出“请张开嘴巴,吃”的时候把食物放进嘴巴里。案主一开始时不能做等待,食物放在他面前就立刻吃掉,经过几次取消食物后,也看到别的同学做出相应的榜样,案主知道了要等待指令才能吃食物,我没发出指令时,会一直等待,面前的食物不会乱动。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当他想要违反规范时,在要求下能够停止,并服从指令。

(四)代币管理法

这是使用有形食物进行奖励的强化方法,我制作水果卡片用作充当代币的物品,案主可以用这些水果卡片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我是这样设计案主的代币内容表的:

1、我的代币表

我的行为表现

得到代币

失去代币

吃饭前能够先洗手

1

0

不能够有序排队领取饭菜

0

0

用餐时吵闹,追逐打闹

0

1

餐具收拾有序,放餐具时能弯腰轻放,剩饭不倒在桶外

2

0

浪费粮食,乱倒剩饭

1

0

用餐后餐桌、地面干净整洁,无饭粒,无油渍

2

0

每天下午放学前整理、清洁教室环境;桌椅摆放整齐,桌面干净整洁。

2

0

课间做正当游戏,不追跑打闹

1

0

午休时不睡觉,影响他人休息

0

2

整理我的床铺

1

0

同学有难能热心帮助

1

0

2、我的报酬表

1、选择我喜欢的食物。

5个

2、选择我喜欢的物品。

5个

3、听10分钟音乐。

5个

4、到操场上打30分钟篮球。

10个

5、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

15个

当他得到了他想要的礼物时,心里特别高兴,良好行为逐渐得到形成。

(五)消退法

案主喜欢捣乱,老爱蹦蹦跳跳的,一直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不断地重复广告词,拥抱别人,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一开始我都是制止他或者批评他,在案主看来自己是再一次得到注意的表示,实际上我的批评对他来说是一个正强化,而不是以为老师的批评。因此这些行为因受到强化固定了下来。后来,为了消除这种行为,我就采取即不表扬也不批评,也不去







































北京市白癜风治疗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lzbz/7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