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在孩子身上寻找答案rdq

何炳岭,珠海市自闭症互助协会会长,22岁自闭症男孩大海的父亲。18年前,大海被诊断为自闭症,随后何炳岭的生活重心全部转移到陪伴孩子成长上,成为了一位“全职爸爸”。最近,他要把大海的新画作寄往北京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康复服务中心,为孩子开辟更多可能。

墙上“斑驳”的手绘蝴蝶、客厅空地上摆满的装裱好的画作……何炳岭一一指给记者看:“这一圈蝴蝶是大海六七岁时候画的,时间太久已经脱落了很多。这幅画最近要寄到北京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康复服务中心,大海的水彩作品《澳门街景》获得金羽翼全国大赛一等奖,他们跟大海签约,每年要提供10幅画作给他们。”

介绍起儿子大海的现状,何炳岭面露笑意,眼神平静而充满希望,与18年前得知儿子患病之初时的状态相比更多了几分笃定。

10多年来,

他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父亲、教练、伙伴

大海4岁半时被诊断为自闭症,是典型偏重的自闭症。行为刻板、没有语言,会旋转、尖叫、自伤,还有睡眠障碍。

6岁半的大海看图识字时看到“牙齿”,何炳岭陪大海去买新运动鞋,大海指了下牙齿又指了下运动鞋底的“齿”,这让何炳岭很欣喜。

“这给我传递了很强烈的信息‘他知道这是‘齿’’,他知道词语,并且能够把这个词泛化,就可以学会说话。这让我对大海的康复更有信心了。”

7岁上小学后,大海无法适应校园生活被迫休学,何炳岭也就此开始了“全职爸爸”的生活。一直到今天,他的生活重心依旧是大海的学习与成长。

10多年来,何炳岭不断学习自闭症孩子教育知识,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父亲、教练、伙伴。“这是一种本能,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就会不自觉去寻找各种解决方法。”何炳岭说。

“自闭症康复本质上是教育”

教育儿子的经历,也让何炳岭对自闭症孩子教育有了一些心得。“自闭症康复本质上是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扬长补短、因材施教。我经常说‘答案在孩子身上’。家长所能做的是从优势视角对孩子进行观察,发现孩子的喜好和优势,然后加以引导。孩子需要的是来自家庭的支持,父母的深度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何炳岭说。

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何炳岭极其耐心与细心地去发现大海的优势,并寻找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让这种优势发挥作用。

“比如大海虽然有社交等方面的劣势,但是他也有感觉系统敏感、超级的细节专注力、秩序感强等优势。培养大海绘画方面的才能也是从他的优势出发的。有一次,我发现大海把新买的沙发脚上的圆形海绵垫粘到墙上,形状像是一只米老鼠,后来家里墙上经常可以看到简单的涂鸦,这都是他最初才能的展现。”何炳岭说。

这些“最初的印记”被何炳岭用心保护下来,和他一起见证着大海的点滴进步。

后来,何炳岭开始有意识地带大海去看画展,并把他送到一对从专业美院毕业的夫妇那里正式学习画画。为了更好地与老师交流大海的学习情况,何炳岭又开始学习美术理论。

如今,大海的画作走进了珠海大小美术馆参展,还多次在比赛中获得奖项。

在何炳岭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大海就在隔壁房间里画画。“现在我不怎么需要管他,在孩子教育大方向上掌舵就可以。每天基本上是我去处理协会的事情,大海就在家阅读、作画、练字,下午他自己会出去运动,每天的生活都很规律。有几次,我跟他说我出门了的时候,听到他在背后偷笑。他是很享受独处时光的。”何炳岭笑着说。

最近几年,父子俩又养成了新默契。“我买了几本厚厚的大学专业素描书,看到哪个好就用笔标上星号放在案头,没过几天我就会发现它出现在大海的素描本上。他自己会来翻阅,看看我又画了哪一幅,然后自己就画下来,从来不会偷懒。”谈到大海的未来,何炳岭说自己现在心里“有谱”很多。

“现在大海生活可以自理,还有绘画才能,我觉得他可以把自己照顾好了。对于其他自闭症孩子家长,我也建议他们一定要给孩子有效陪伴,发现他们的优势并加以引导。”何炳岭说,他也将继续用这种方法陪伴儿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珠江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3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