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爸妈妈可能听说过:自闭症的孩子表现得很孤僻,不爱和人玩,也不怎么说话。
当同龄的其他孩子都开始“牙牙学语”,自家娃娃却还是“不言不语”,家长难免会感到焦虑:“孩子多大说话算正常?不会说话,是自闭症吗?
图源
SSYER
01
孩子多大说话算正常?
语言的发育存在个体差异化,有些孩子开口得早一点,有些孩子开口得晚一点。只要是在正常范围内,家长都不用过于担心。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语言发育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当孩子在对应年龄还迟迟没有出现以下表现,就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6-36个月儿童语言监测红旗指标[1]
监测年龄
感受性(能听懂的指令或对语言的反应)
表达性(会说的话)
6个月
听到声音没有转头、眨眼等反应
不会笑或叫出声
9个月
对呼唤名字没有反应
很少或没有咿呀发声
12个月
听不懂任何词汇
不会做挥手或摇头等动作来交流
15个月
不能指出5个以上物品或对“再见”、“不”等指令没有反应
不会使用“妈妈”、“爸爸”或其他任一词汇
18个月
不会指认身体部位
不会使用3个以上词汇
24个月
不会执行两步指令(如“去饭桌拿纸巾”)
不会使用50个以上词汇
30个月
不会以口头语言或使用点头、摇头来回应别人的提问
不会使用双词短语(如“妈妈抱抱”)
36个月
不理解介词或动词,不能理解三步指令
词汇量少于个,不会使用简单句(如“我要吃饭”)
举个例子:
1岁半的孩子还不会有意识地说3个词、对“再见”、“不”等指令或叫他的名字没有反应,这样的语言发育表现就需要重视了。
02
孩子不会说话,是自闭症吗?
不一定。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的诊断标准[2],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是以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刻板的行为爱好(比如:反复地拍手;走路绝不踩线等)为特征的疾病。
也就是说,仅凭孩子不会说话或说话说得不太好这一点不足以诊断为自闭症。
如果孩子语言发育晚,合并有社交障碍、行为刻板等方面的异常,那么需要考虑自闭症的可能。
如果除了语言之外,其他方面都是正常的,则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听力异常、脑部疾病、家庭语言环境、智力发育等因素。建议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去做详细评估诊断。
03
孩子说话没问题,可以排除自闭症吗?
其实,自闭症的孩子并非是完全不会说话或说话说得不太好,有一些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可能语言发育得很好,但是在「语用(即语言沟通交流的能力)」上面会表现出困难和社交的刻板。
所以,对于会说话的孩子,我们也需要观察他的语用能力,包括:
1)孩子会不会“看人说话”,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语气?
2)孩子会不会为了交朋友去分享话题,比如“我昨天看了《小猪佩奇》,你看了吗?”
3)孩子能不能和对方轮流交谈以维持对话?而不是只限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需要。
4)孩子能不能根据不同的社交情境去说相应的话题?
5)孩子说话是不是很正式、文绉绉的?或总是用古怪的方式来说话?说话的语调感觉硬硬的?
6)孩子会不会重复说同样的话?以相同的方式说同样的事情?或者要求你这么做?
如果1、2、3、4题你的回答是“不会”或“不能”,5、6题你的回答是“是的”或“会”,那么就需要当心了!即使孩子的说话没有问题,但他的「语用能力」却存在异常,这种情况下也有自闭症的可能。
04
孩子不喜欢和别人玩正常吗?
从同伴社交发育来说,3岁以前的孩子本来就更喜欢自己玩[4]。通常表现为独自游戏或者平行游戏。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社交沟通能力,在孩子出现语言之前,已经可以通过不说话的沟通方式进行社交。而这些沟通方式往往是孩子最常用的,也是很多社交能力发育的基础。
想要了解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否正常,可以参考下面这个表格[5,6]:
年龄
非言语社交沟通能力
社会认知能力
3个月
对视
对人感兴趣
4-8个月
社会性微笑:会看着人笑
认识熟人,看到陌生人可能会哭
12个月
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会使用摇头、摆手等手势动作;
面部表情丰富、常用表情回应
模仿大人的动作、神态
18个月
听指令:如“拍手”、“站起来”;
和人说话时会看着对方;
共同注意:能跟随大人的食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分享注意:有需要的时候能指着物件示意
_24-36个月
_假想游戏:一开始用相似的物件模仿来玩游戏(如:用玩具水杯假装喝水),逐渐发展到用不相似的物件也能靠想象来玩游戏(如:用积木假装水杯喝水)
3-5岁
_心理理论能力:如哥哥和弟弟看见妈妈把糖放进冰箱。后来,弟弟又看见妈妈把糖放到了柜子里,弟弟能推测哥哥可能会去冰箱里找糖;
会看人表情;
玩角色扮演游戏(如假装自己是老师)可以代入并且理解角色的涵义
关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发育,我们还可以看看这两篇文章:
《孩子这项重要能力的发展,爸爸妈妈观察到吗?》
《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是因为“小气”吗?》
总而言之,虽然说话能力好坏并不完全是自闭症的诊断标准,但是如果孩子出现说话晚、沟通困难等情况,仍然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最后,我们仍然需要呼吁一点:关爱自闭症儿童,请不要用歧视的眼光伤害他们单纯的心灵。
今晚八点,怡禾邀请美国爱荷华大学儿科系发育行为儿科博士后、美国行为分析协会认证行为分析师徐桂凤医生,针对儿童孤独症表现和预警等问题,为大家做一次免费公益课程,帮助家长一起守望“星星的孩子”,可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或直接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j/1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