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数学考第一,患儿母亲谈亲子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心中的榜样。父母教育对儿童的影响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那么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教育呢?这里有位母亲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可以说,父母的陪伴和付出,终将获得孩子最大的回报。

黑龙江哈尔滨的张金玲,孩子4岁的时候被查出患有自闭症,她不得不辞职全心全意的来辅导孩子功课,成为孩子的老师。为了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她陪孩子卖报纸、卖花,摆地摊,什么苦都吃过。目的很明确,就是锻炼孩子主动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都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而张金玲的孩子,从小就主动被要求社会实践,一次次主动的与陌生人打交道,回来后母亲都会给予温情的拥抱来鼓励孩子。

她坚持不把孩子放到自闭症学校。因为,父母的眼里,孩子始终是正常的,母亲要全力挽回,让孩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不同,把孩子放到正常的人群里锻炼,即使有家长反对,害怕孩子影响了其他人,她说:我一定要努力尝试,让孩子得到正常的教育,实在不行了才考虑自闭症学校。

在学校老师的沟通中,老师表示,孩子学习起来特别认真,数学成绩也很好,一直是在班里第一名,而且孩子还在进步,还有上升的空间。对于老师的肯定,家长很欣慰。表示这么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考上大学目前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即使有些家长有异样的目光,因为自闭症常常伴随着多动症,但是她会坚持去理论和要求。

目前孩子的各方面发展的非常好,也很有自信。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呢?从这位母亲的经历,以及和多位过来人沟通,我们可以的出以下结论:

一、孩子健康良好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我们常说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式成长。这个是有道理和依据的。社会实践统计报告分析,那些愿意经常在孩子身边,花更多时间,每天多花1-2小时的家长陪孩子,比陪伴少的家长,孩子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是有很大差距的。孩子的早期教育,家长的陪伴和启迪,有助于孩子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

二、会给孩子做规划,做事情设立目标,孩子会更加优秀。

很多家长很用心教孩子,但是效果不好,就很头疼。那些优秀的孩子,往往会主动学习,自我设定目标。因为有了目标,才有计划和行动,内心会激发自己的意志完成任务。不良的学习习惯,需要尽早改掉,否则后面越走受到的挫折越多。

三、自信心比成功更重要。

“你真是笨死了”,“怎么养了你这样的笨儿子”。对于一些结果,家长及时给予否定,对孩子内心的伤害和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案例中,家长始终把孩子当做正常人看待,并且鼓励孩子在实践中成长,母亲仅仅是给了安慰和拥抱,就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成长动力。后面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必定是属于内心坚强的人。逆商有时候比聪明更重要。

四、适当与孩子保持距离。

这句话很多家长可能不理解,你不是说要陪伴成长,为什么要保持距离呢?人都是有灵性的动物,也具有依赖性,社会群体要求我们分工明确,你做的事情我就不去插手,如果父母把很多孩子做的事情都做了,始终跟在孩子身边,孩子内心就不会成长。鼓励孩子面对自己的问题,孩子想回头寻求帮助,要及时离开。这样才能具有独立的性格和思考能力。

五、参与社会活动

很难想象,一个脱离社会的人,如何变得优秀,我们生下来就是和社会打交道。这位家长很聪明,小的时候就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那么长大后,即使有先天缺点,也能不卑不亢,社会实践考验人的综合素质,学习再好,智商再高,脱离了社会锻炼,也无法取得很好的成就。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发表你的想法和观点,更多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j/13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